加快落實課後服務,解決職場父母“接娃”難題

做好課後服務,是當前教育減負與營造更好生育環境的共同之需,亟待各地積極攻堅破難,儘早落地見效。

三孩政策放開後,配套支持政策如何落地引發社會持續關注。日前,有南寧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希望政府能考慮根據幼兒園小學上學時間調整工作時間,爲職場母親接送孩子提供方便。南寧市委辦公室答覆稱,當地有關部門將結合各單位的工作性質、工作地點實際情況,對上下班時間調整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調研評估

南寧官方此一回應,釋放了積極信號。不過,由放學時間和“職場媽媽”下班時間衝突帶來的“接娃”難題,具有相當的普遍性。爲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地方對上下班時間進行調整,當然是方向之一,但更爲緊迫可行的做法是,真正把學校課後服務落到實處。

早在2017年,教育部印發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利用其管理、人員、場地資源方面的優勢,積極作爲,主動擔責。就在上個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相關意見,也強調要鼓勵支持學校開展課後育人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而據教育部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全國已有29個省份出臺了中小學課後服務政策,30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

但從此次南寧網友的呼籲來看,課後服務的落實程度尚不宜高估。爲此,前不久還有調查顯示,92.9%受訪中小學家長期待落實好課後服務。當前,適逢三孩政策放開,無論是從解決好既有的“接娃”難題,還是從營造更好生育環境的角度,推進課後服務及時落地,使之成爲中小學標配,各方都應加緊行動起來。

上有中央政策要求,下有億萬家庭的呼聲,“職場媽媽”的“接娃”難題依然普遍,說明課後服務在執行階段,還應把阻力和問題想得更全面一些,把配套機制設計得更完善一些,系統性地爲政策落地掃清障礙

在學校角度,課後服務有沒有足夠的經費、資源保障,如何呵護好教師權益,這些問題不解決,學校的執行動力自然不足;在社會角度,課後服務的質量能不能保障,決定着家長的信任度。如,有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父母關心孩子人身安全在課後服務中能不能得到保證。這類顧慮,就有賴於健全的機制來打消。此外,課後服務到底採取什麼模式,成本如何分擔,同樣需要因地制宜予以妥善安排。當然,避免課後服務變成對孩子的“增負”,也須有預防機制。

增設課後服務,實際是對政府、學校和家長教育責任分配格局的一種優化。唯有協調好各方利益,正視各方訴求,重新釐清相關責任和義務邊界,方能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基於當前種種形勢,相關部門和學校等,理應充分意識到這項便民工程的綜合社會價值,主動承擔起更多的主體責任。

一方面,三孩政策放開的大背景下,直面“職場媽媽”的“接娃”難題,是將“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建立健全生育支持體系題中應有之義,把課後服務納入與三孩政策相銜接的配套服務體系之中,很有必要;另一方面,當前嚴格規範管理校外培訓,也更需要學校課後服務的擴容、提質,以形成校內校外聯動之勢,助力家長、學生減負與校外培訓降溫雙贏

毫無疑問,紮紮實實做好課後服務,是當前教育減負與營造更好生育環境的共同之需,有着充分的社會共識,相關方面理應當作重點工作與任務來攻堅破難。各地越早制定完善、可行的實施細則,越早落地見效,社會越受益,其釋放的綜合價值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