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明湖也檢出微塑膠 環團憂威脅保育類動物健康

「天使的眼淚」嘉明湖棲地水質採樣。(綠色和平提供)

我政府自從2018年宣佈將逐年禁用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等拋棄式塑膠製品,宣示守護海洋環境至今已3年過去,綠色和平組織表示,塑膠污染不僅沒有緩解,甚至已從海洋擴散至陸地,「天使的眼淚」嘉明湖微塑膠的平均檢出率更是100%,嘉明湖步道周邊一帶的水源檢出率也高達80%,可能加重保育類動物如水鹿的生存風險。

綠色和平與長期研究臺灣保育類動物的團隊合作,也是首次針對本土保育類野生動物進行的微塑膠影響研究,調查6大類物種包含臺灣黑熊、黃喉貂、櫻花鉤吻鮭、臺灣水鹿、石虎及金門水獺等是否面臨塑膠污染威脅,首批採集的臺灣水鹿樣本檢測結果出爐,從臺灣水鹿飲水來源之一的嘉明湖檢測發現,微塑膠的平均檢出率是100%,嘉明湖步道周邊一帶的水源,微塑膠檢出率也高達80%。

以中大型哺乳類動物每日需水量平均每公斤約30cc來算,成體水鹿平均體重150公斤,嘉明湖的水鹿可能每天就會透過湖水攝入80顆微塑膠。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唐安指出,微塑膠容易吸附環境及水中有毒物質,若累積在體內的濃度增加,可能加重保育類動物的生存風險,甚至對其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可惜水鹿沒有選擇,只能等待臺灣更積極減塑。

唐安表示,城市生產及使用的塑膠會隨排水系統進入環境,污染水源,或裂解成更小的碎片或微粒,隨雨水和空氣進入動物棲地,如果任由塑膠過度使用不受限制,會有更多的珍貴動物和棲地遭受污染,禁用拋棄式塑膠製品已是國際趨勢,臺灣政府也須儘快採取收費、禁用等積極政策,阻止塑膠污染持續擴散。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翁國精指出,若政府的整體政策走向減塑,提倡可重複循環使用的產品,民衆帶到戶外的拋棄式製品自然就會減少,此次結果顯示臺灣的減塑政策走向還有修正、調整的空間。

綠色和平也提出呼籲,在2025年前應將一次性塑膠的量降至目前的一半,並擴大限塑範圍、管制現今外帶、外送所產生的大量塑膠垃圾,也應針對一次性塑膠收費,提高減量誘因,更訂定積極的循環容器使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