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人口監測 優化生育政策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會議指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於改善我國人口結構、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

優化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需要科學嚴謹,精準施策。因此,實施全面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必須加強人口監測預測,對人口變動趨勢進行科學研判,對生育配套政策的實施進行科學論證和全程監測,對影響人口變動和生育配套政策實施的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因素進行密切監測預測,從而將全面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人口變動前所未有,需要完善人口監測預測制度

人口監測預測是科學決策的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基於科學的人口監測數據和人口數學模型,對我國人口發展形勢進行了科學預判,及時調整了生育政策。2013年和2015年先後做出實施“單獨兩孩”和“全面兩孩”的重大決策。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統計局的人口變動抽樣數據和出生人口監測數據以及人口預測模型,爲生育政策的調整發揮了重要決策支撐作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生育狀況調查、生育意願調查、托育服務狀況調查等一系列人口監測調查,及時掌握了人口變動和家庭政策需求狀況,爲全面三孩政策的實施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2020年開展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錄入公民身份證號碼,全面啓用電子化的方式採集數據,增設了普查對象聯網自主填報APP通道,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於普查工作靈活性、隱秘性等方面的要求,並充分利用公安部門的行政記錄數據和工信部手機信令大數據進行校驗和查缺補漏,是中國普查歷史上漏報率最低、質量最高的人口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爲黨中央實施全面三孩政策提供了關鍵性的數據支撐。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人口形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徵、新態勢和新格局。“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人口總量變動的重要時期,是我國人口結構尤其是人口老齡化變動的特殊時期,更是我國優化生育政策的關鍵時期。實施好全面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尤其需要人口監測預測數據。可以說,健全人口監測預測制度,對於實施好全面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十四五”時期要將完善人口監測預測制度作爲重中之重,要在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健全人口動態監測預測制度,科學監測和評估人口總量、育齡婦女、出生人口、勞動人口、老齡人口和流動人口等人口變動情況,建立常態化的人口監測預測預報機制定期發佈國家人口預測報告,並推進分區域、分教育水平、按行業分就業狀況的人口預測預報工作。

家庭政策需求複雜多樣,需要完備的家庭政策評估監測機制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包括要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加強適婚青年婚戀觀、家庭觀教育引導,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家庭教育開支。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等。這些配套政策需要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和監測。

從國際經驗來看,很多歐美髮達國家都建立了針對家庭政策的及時評估和監測制度,比如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都會定期對家庭政策的實施進展及其效果進行評估,包括對產假育兒假、親子假、生育津貼、托育服務、稅收減免等家庭支持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儘管從科學角度而言,要準確評估某一家庭政策對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的純效應面臨較大挑戰。不過,隨着人類數字化、智能化進程的加速發展以及因果推理模型的快速發展,針對家庭政策的各種建模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且很多研究機構開始重視家庭宏觀政策數據庫和家庭微觀追蹤調查數據庫的建設,不僅從宏觀層面及時對家庭政策的實施進展及其效果進行評估監測,而且通過對一定規模的微觀家庭的連續性追蹤調查來評估監測家庭政策的實施效果,並及時發現家庭政策存在的實際問題

因此,借鑑國際經驗,結合我國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的具體情況,在摸清家庭對政策配套措施的具體需求的基礎上,要建立健全生育配套政策的評估監測制度,對婚姻、家庭、生育、托育、假期、生育保險、稅收減免等相關家庭政策進行定期監測和評估,建立人類婚姻家庭生育宏觀政策數據庫和家庭追蹤調查微觀數據庫,及時監測政策實施效果,發現家庭政策實施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進一步優化生育配套政策。

人口決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需要創新人口管理決策範式

人口問題始終是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資源、環境緊密關聯的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人口問題的鑰匙往往隱藏在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與住房、教育和科技緊密關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甚至轉移了人類對快感和樂趣的追求和體驗,進而也改變了婚育觀念,拉低了婚育水平。最爲關鍵的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豐富了人口大數據,包括基於互聯網的人口行爲大數據、基於手機信令的出行大數據、基於物聯網的經濟社會資源大數據、基於醫聯網的醫療大數據等。日益豐富的人口大數據和日趨複雜的模型算法正在改變着人口決策的理論範式和技術手段以及生態環境,進而對人口綜合決策支持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十四五”時期,要加強人口領域的跨學科交叉戰略研究,創新人口管理決策與研究範式,牢牢把握世界人口監測預測的前沿技術方法,緊密結合我國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研發基於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人口預測技術和模型,整合影響人口變動的經濟、社會、文化、資源、環境等諸多因素,既要研究人口變動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也要研究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因素的變動對人口發展的影響,整體提升人口發展數學模型與綜合決策支持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實現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要素的智能互聯,爲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科學、智能、及時、便捷的決策支撐。

(作者爲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