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完善人人「病得起」 醫師提倡預防醫學搭配運動習慣

臺灣2025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全民健康不僅是政府的重要政策方向,每位民衆更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2025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全民健康不僅是政府的重要政策方向,每位民衆更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醫師表示,臺灣健保制度造福許多人,不過也連帶造成民衆都「覺得自己病得起」,運動、飲食習慣卻不佳;患者常以爲自己是突然生病,但其實前面幾十年的壞習慣卻從未自覺,預防醫學是幫助民衆自我瞭解的醫療工具,但也需要民衆搭配良好生活習慣養成。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美無極慕康診所內科醫師範文俊表示,臨牀上遇到許多病患罹患慢性病,但都是覺得自己是突然生病,對於過去幾十年不良的生活習慣卻不自知,直到發生狀況時,往往已是慢性病或是癌症纏身。

範文俊說,而臺灣健保制度完善,造福無數民衆卻同時讓醫療變得廉價,西方國家醫療費用昂貴,民衆會選擇做好日常生活保健,養成良好的運動、飲食習慣,甚或是進一步選擇預防醫學,爲自己的健康負責;而相較臺灣民衆會覺得自己病得起,計算生病後的成本,寧可到醫院拿藥吃。

臺灣慢性病盛行,隨着臺灣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患者衆多,去年慢性病就醫人數高達1286萬人,平均每2名國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病,且慢性共病比率偏高,逾700萬人罹患2種以上慢性病。

範文俊表示,年輕時大家的身體機能可能是90分,日常生活只要60分就好,因此不用運動保養都可以正常生活,但隨着時間拉長,身體機能雖然下降,但只要60分就夠用了,即使身體機能下降到70分也無法自知,若要即時監測,預防醫學確實是幫助民衆掌握輔助工具,像是高壓氧艙等等方式,但同時也仰賴民衆從事運動,讓身體處於壓力環境下,平時用到60分,運動時逼迫自己用到70、80分。以此瞭解自己的身體機能狀況。

「我看過活蹦亂跳的80歲,也看過奄奄一息的60歲。」範文俊說,民衆常來到診間說「我朋友煙抽比我兇、酒喝比我多,他怎麼沒有生病?」但身體差的跟差的比較,即使好也都不及格;若身邊是規律運動、生活習慣良好的朋友,相信民衆會愈比較愈健康。

美無極慕康診所總院長林蓓蕾則表示,過往高壓氧是用來治療高山症、潛水夫病,透過提升體內組織當的含氧量,同時加快器官的修復,進而恢復功能,像是糖尿病患者會使用到高壓氧加快傷口恢復。而高壓氧同樣能應用在預防醫學上,讓醫師們可以從更全面的角度評估及提供照護,透過高壓氧能夠增加人體細胞的帶氧量,幫助加快身體機能復原。

臺灣美容皮膚科醫學會前理事長、美無極慕康診所皮膚科醫師邱軍棠表示,民衆的健康意識擡頭,預防醫學是相當個人化的醫療,根據每名民衆的生理數據,有不同的療程。隨着健康老化的觀念日漸擡頭,醫美也不僅是外表的改善,更應該是全面健康管理的方式,優先達到身體健康,再追求外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