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增檢驗部分負擔 民團:治標不治本

健保會今討論改革配套方案,遭民間團體質疑「治標不治本」。(本報資料照片)

全民健保委員會今天將針對部分負擔調整等進行討論,過去慢箋藥品及檢驗檢查都不用部分負擔,但規畫方案未來都會收取。民間團體表示,各層級醫院慢箋釋出的比例仍低,介於1到4成之間,且某些藥品也只有大醫院有,到診所或藥局恐領不到,另在檢驗檢查方面,各層級醫院的儀器精密度也不同,要藉調整部分負擔達到分級醫療根本是「治標不治本」。

衛福部繼去年調漲健保費率之後,擬加收一般藥品、檢驗檢查以及急診的部分負擔。健保會今天將就部分負擔、旅外國人停復保、投保金額上限、政府負擔、補充保費等5配套展開討論,若能順利調整,6成民衆、約700萬民衆將受影響,健保署評估,健保可挹注121億元,民衆負擔不超過200元。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以慢箋爲例,民衆在社區藥局領藥便利性高,但爲何仍有許多人捨近求遠?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如醫院可能蓋上「不可替代章」,或是有些藥品只有醫院有,社區藥局沒有。醫改會2020年曾對氣喘用藥「昂特欣」進行隨機電訪,發現六都、非六都的社區藥局缺藥比例爲5、6成,更有4縣市僅1家可持處方箋領藥的情況。

健保會委員、消基會董事胡峰賓指出,目前規劃方案,急診輕重症部分負擔增加、慢箋藥品部分負擔也要收取,如果社區藥局及基層診所免收部分負擔,就有助於落實醫藥分業及分級醫療;增加檢驗費用部分,是否可以合理化資源分配、減少醫療浪費,並未看到健保署提出相對應的實證研究。

健保委員、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則認爲,近年來藥費佔醫療分項比率逐年增加,去年已達28.9%,對比日韓約15%,臺灣已近3分之1,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是有必要的。民衆赴社區藥局領藥,不應該免收,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觀念導正的問題,民衆該吃藥就吃,但也不能造成醫療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