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兩岸和平 中華民國越有空間

(圖/本報系資料照)

前總統馬英九的大陸之行相當低調,在臺灣的新聞熱度甚至不及一隻逃亡被獵殺的狒狒,但這毫不掩蓋此行對兩岸關係的獨特意義。單是馬英九登陸頭兩天,就有兩個小細節既有趣又耐人尋味,令兩岸官民之間長期糾纏的政治分歧,在瞬間化爲無形。

第一個細節當然是馬英九在大陸土地上喊出「中華民國」、自稱「前總統」,這也是馬前總統登陸行迄今爲止最受關注的議題。行前,民進黨不斷施壓要求馬英九在對岸說出中華民國及前總統頭銜,否則就是自我矮化。事實最終證明,馬英九在中山陵留下的墨寶,將民國與公元紀年並列,而他在中山陵接受兩岸媒體採訪時,也大方自稱前總統、念出具有「中華民國是現在進行式」涵義的致辭稿,確實令綠營無話可說。

不過,從陸方的接待安排來看,對岸尊重馬英九在大陸「各表」,但也儘可能低調處理。比如,中山陵獻花的書面落款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而非「中華民國前總統」爲稱謂,的確把「口頭表述」的精神發揮到極致。再比如,馬英九自稱前總統的場合,並非是一大排人在場的公開演講,而是限定在媒體聯訪範圍。這些細節說明,北京和馬辦之間應有「適當表述中華民國」的默契。馬前總統愈是清晰表達中國認同、愈堅定追求兩岸和平,也就愈有表述中華民國的空間。

第二個細節是馬英九登陸首日,出現在隨團臺媒記者「迷航之旅」的小插曲,意外讓網路上永遠處於嘴仗狀態的兩岸網民罕見停火。據報導,由於臺媒記者專車跟丟由陸方警車開道的主車隊,導致專車塞在赴上海虹橋高鐵站的路上,甚至因爲司機導航失誤在車站附近打轉。這一幕恰好被網路直播全程記錄,併成爲當時上萬兩岸網民「圍觀」與討論的話題。

過往只要是觸及兩岸政治、大陸新聞的影片留言區,永遠都是兩岸網民或「簡中VS繁中」網民激烈辯論的戰場,進而有人懷疑,是否有網軍在幕後帶風向。反觀這次網民觀看「迷航之旅」的即時評論,雙方居然「休戰」不再吵政治,而大多在關心能否趕上高鐵、司機爲何迷路、上海爲何塞車等較爲輕鬆的話題,以往統獨對抗的火藥味反而淡了。

這個現象令人忍俊不禁,也帶來不少思考:第一,網軍不可能關心上海塞車問題,證明網路上很多民意是真實的,最多是大陸小粉紅或義勇軍。第二,兩岸民衆在政治分歧之外,仍有許多有共識、有共鳴的軟性話題,政治分歧不應成爲兩岸交流的阻礙。

祝福馬英九前總統接下來行程一路順利,也希望兩岸民衆能透過此行找到更多共同語言。畢竟,改變臺海兵兇戰危局面,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