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保障+理財」有投資型保單可選 保險專家曝兩招:先看缺口,再找工具!

民衆購買保險前,應先重新檢視是否有需求。(圖/pakutaso,示意圖,與本文無關)

記者楊絡懸臺北報導

「保險新制」7月上路,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不少民衆最近面臨保單選擇變少、保費變貴、薪資縮水等3難局面聯衆保險經紀人建議兩招,協助民衆突圍:一看缺口,二找工具

行政院主計總處7月10日公佈最新國人薪資統計資料,5月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總薪資(經常性薪資,並計獎金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爲4萬9609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37%;5月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爲790.5萬人,較4月淨減少1.7萬人,年減少3.2萬人,意味着國人經濟收入趨於吃緊。

另一方面,「保險4大新制」7月上路,包括調降各幣別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提高死亡保障門檻宣告利率平穩機制契約服務利潤(CSM)不得爲負數等,市場估計新制將促使帶動終身型壽險、終身型健康險保費調漲10%至30%不等。

「在保險公司更換符合新制的保單空窗期,民衆可選擇的保單數量銳減。」聯衆保經副總經理楊振州以壽險主約爲例,原本架上有近600張保單,7月剩不到300張,僅有部分壽險公司保單已完成更新。

儘管處於3難局面,楊振州提醒保障部署不能等,「畢竟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永遠沒人知道。」尤其法規不斷修正,7月起適用4項新制,不排除未來還會有其他規定修正,因此他建議民衆最好提早規劃保險。

▲面對保險新制,聯衆保險經紀人建議兩招,協助民衆突圍:一看缺口,二找工具。(圖/聯衆保經提供)

對於預算有限,又想買保險的民衆,楊振州建議先檢視保障缺口,優先補足最急迫的保障,其二是善用工具。

楊振州進一步解釋,各種人身風險中,尤以醫療保障不宜因預算放慢腳步,預算有限者可考慮以產險公司產品應急,保費相對壽險公司便宜,但須留意產險公司的健康險爲不保證續約;在預算許可時,仍應逐步建立終身醫療保障。

另一方法是,透過團體保險來補足或提高保障額度,又或選擇近似的保單商品,例如有投保重大疾病險需求的民衆,可視情況考慮重大傷病險。

楊振州透露,保險公司近期爲了吸引民衆青睞,修改後的保單各具特色,例如拉高第一保險年度保額、增加理賠範圍、開放次標準體投保等,民衆如果想找到適合的保單,不妨請保險經紀人協助規劃。

至於有理財需求的民衆,楊振州表示,儲蓄險依然可買,也適合有保本資產保全等需求者若想兼顧保障及理財,可考慮部分美元保單或萬額變能壽險等投資型保單,一方面壽險保障比一般壽險主約商品便宜,另一方面是保額、投資比率動態調整,便於不同人生階段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