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力推儲蓄變投資 市場期待產生賺錢效應

(原標題:監管力推儲蓄投資市場期待產生賺錢效應

吸引更多居民將儲蓄轉化爲投資,爲資本市場引來更多活水,已經成爲監管明年的主要工作之一。

證監會12月22日召開會議,確定的明年六項主要工作中,明確提及要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並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

這已經不是監管第一次提及居民儲蓄轉化爲投資。早在今年1月,銀保監會就已提出,要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轉化爲資本市場長期資金。而更早些時候,央行前行長周小川也多次提及此事。推動居民儲蓄轉化爲投資,已經成爲各界共識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居民存款總量達到82萬億元以上,另外還有規模數十萬億的銀行理財。除了直接存款,銀行理財資金更是被寄予資本市場增量資金重要來源的厚望。

雖然入市制度障礙已經消除,但銀行理財在股票權益的投資比例並不高。業內人士認爲,要將儲蓄轉化爲投資,就要加強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投資功能建設,讓資本市場產生賺錢效應。

儲蓄轉化投資成共識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人民幣存款餘額21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居民存款增加了9.95萬億元。而2019年底,全國居民存款總額爲72.44萬億元。據此測算,9月底全國居民存款總量已經超過82萬億元。

“儲蓄率長期處於高位,一方面與文化傳統有關。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資本市場在資本形成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在12月20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銀保監會原主席尚福林說,這也要求資本市場要更好發揮將儲蓄轉化資本、財富管理功能。

而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已是監管着力的方向和市場共識。此前,周小川就多次表示,希望有更大比例儲蓄進入股本市場。

而銀保監會也將這一目標,寫進有關規劃中。銀保監會今年1月在相關文件中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健全與直接融資發展適應的服務體系,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爲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除了直接存款形成的儲蓄,銀行理財、信託資管等各類固定收益產品,由於提供預期收益,實際也起到了儲蓄的作用,尤其是存量規模巨大的銀行理財資金,多年被資本市場當作翹首以待的“援兵”。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銀行業非保本理財餘額23.4萬億元。根據光大證券測算,今年6月底,僅上市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今年6月底的存量餘額就達21.4萬億元。

A股市場未來的增量資金中,銀行理財將是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平安證券人士此前曾向第一財經分析,隨着銀行產品淨值化轉型和存量調整,未來在資產配置上,增配權益資產將是A股市場非常重要的風向。

“根據現行監管規則,理財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已沒有制度障礙。”在參加上述論壇時,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也稱,支持銀行理財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鼓勵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人,納入銀行理財合作機構名單,並鼓勵信託公司更多開展證券投資信託等業務,加大對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的支持。

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投資股票,早在2018年就已解禁。作爲資管新規配套措施,銀保監會於2018年7月出臺規定,正式放開了銀行理財投資股票,理財資金最多可持有單一上市公司30%的流通股,並可投資公募證券基金。

在監管持鼓勵、支持態度的同時,銀行理財投資資本市場、股票等權益資產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在原來的銀行理財時代理財產品的特點基本上提供明確的到期收益率,滿足客戶儲蓄需求。理財子公司時代,一如既往爲客戶提供穩健收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全面的投資機會。”建信理財總裁謝國旺說,希望未來通過更加豐富的理財投資配置組合,來助力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也要引導更多的長期資金入市,契合居民財富管理需求。

對未來理財資金在股票的配置比例,交銀理財總經理金旗的目標更爲具體。“權益資產也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銀行理財目前在二級市場的配置普遍偏低,現在大概是3%,明年我們可能會達到5%。”金旗說,準備用3至5年的時間,將二級市場的權益投資規模,“起碼配到10%以上”。

加強投資功能

儲蓄轉化爲投資,必須要讓市場產生賺錢效應。中金公司認爲,隨着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居民資產配置也迎來了拐點。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新發行的公募基金達到1408只,發行規模合計3.06萬億元,其中790只爲權益產品,佔新發基金總量的56%;發行總規模達1.74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總額的57%。

雖然制度障礙已不存在,但銀行理財直接、間接投資股票的比例仍然偏低。相對於巨大的存量規模,銀行理財在入市方面實質性力度甚小。

曹宇在上述論壇上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股票、債券,合計接近17萬億元,保險、信託資金投資股票、債券分別約爲10萬元、2.2萬億元。但未計提銀行理財投資股票的規模。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截至6月底,銀行理財產品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爲7907億元。

中國理財網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中,權益產品總共只有11只,存續的250只左右。其中,銀行理財子公司存續權益產品更是隻有5只,在售產品一隻也沒有。

業內人士認爲,股票投資短期波動大、不符合銀行理財淨值管理要求,收益平穩的固收類產品更符合銀行配置需求。相較於基金類產品,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也更加青睞短期產品,因此中長期產品佔比較低,不完全符合權益資產配置需求。

而從利率長期走低的趨勢來看,居民家庭理財需求也會持續上升,但銀行理財缺乏產品,很多都是短期、超短期產品,尤其缺乏權益類產品。未來需要加大權益類產品的研發、供應。

海通證券總經理瞿秋平說,將儲蓄轉化爲投資,已經提出多年,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加快資本市場投資功能的建設。

申萬宏源董事長儲曉明也認爲,以前過度重視融資功能,投資功能的建設明顯不足,上市公司質量不高、分紅不足,證券市場運行波動大,場外市場的法律制度體系不健全,信用環境差,居民對資本的投資信心不足,導致儲蓄轉化投資不暢。

讓市場產生賺錢效應

加強投資功能,就要讓儲蓄轉化爲投資,就要讓市場產生賺錢效應。那麼,賺錢效應如何產生?

瞿秋平建議,要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通過價格機制改善資源配置,建設穩定、繁榮的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加快資本市場投資功能的建設。

同時,要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支持場外股權市場高質量擴容,做大產權交易市場,組建區域性股權登記交易中心,推進更多資金轉化爲投資資本,並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機構;完善風險補償、失信懲戒機制,加快打造良性的生態系統。

“實行註冊制以來,A股上市公司加速快速增長,目前存量公司已超過4000家,但是退市力度依舊不大,退市率只有0.4%左右,低於美股的6%,優勝劣汰機制還不完善。”瞿秋平說。

證監會在22日的會議也表示,要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在註冊制改革、健全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證券執法體制機制等方面,持續抓好重點改革措施和關鍵制度的落地實施。

曹宇也稱,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存立之本,要維護市場制度的公平性、規則的穩定性、紀律的嚴肅性,並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而可預期的規則標準是培育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重要基礎,需要更加重視政策設計的前瞻性、嚴謹性和連續性,防範因市場規則調整,給資本市場造成不必要的外部擾動,要持續加大對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爲的懲戒力度,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信息誤導等問題,充分保障投資者權利。

除了資本市場機制、基礎設施、環境之外,投資者不成熟、機構投資者佔比偏低,也是目前A股市場的一大短板。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流通市值口徑下,A股投資者中,外資持股市值佔比4.74%;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佔比14.78%,個人投資者佔比則達32%左右。

機構投資者做好財富管理,真正爲投資者帶來財富增值收益,形成投資者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社會資金才能持續地流入資本市場,也是監管、市場人士的共識。

“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他們的持股權,推動公司治理改善。因爲機構投資者的壓力,企業會改善治理。”證監會原副主席史美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