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整容”成生意?當心“敲門磚”變“絆腳石”

新華社天津7月10日電(記者佳麗慄雅婷)對求職者來說,簡歷理應力求實事求是,但如今,讓簡歷“看上去更美”卻成了某些人賺錢的生意。此前“重慶女孩幫改簡歷助3萬人求職成功”的話題衝上熱搜,讓“簡歷優化師”成爲熱詞

畢業季來臨,記者親測簡歷“整容過程,經過調研發現,撰寫簡歷、優化簡歷等服務存在於多家電商平臺、招聘網站,甚至微信羣中,其背後服務質量低下、人員資質不明、誘導簡歷造假、隱私泄露頻發等問題也逐步暴露。

記者親測簡歷“整容”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以“簡歷優化”爲關鍵詞,搜索到2萬多條相關服務信息,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多家店鋪月銷量超過一萬單。一位提供該服務的賣家表示,近幾年“簡歷優化”市場持續擴大,自己的小店現在平均每天都有幾十個訂單。

簡歷如何“整容”?企業HR是否“買單”?記者諮詢多家店鋪後發現,“簡歷優化”服務的定價與求職者的工作年限密切相關,店鋪大多根據工作經歷的繁簡程度、交稿時間等收取不同費用,但“優化”效果卻參差不齊。

記者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在淘寶選取了一家“優化簡歷”的店鋪,客服人員初步瞭解情況後表示,“優化”一份中文簡歷65元,4小時交稿,隨後爲記者分配了簡歷執筆老師,並稱其“具有十多年人力資源從業經驗”。

記者提交基本信息3小時後,一份“漂亮簡歷”新鮮出爐。但仔細閱讀發現,一些記者從未提供過的工作內容證書被寫在了簡歷上,如“計算機二級證書”“駕駛證”等。記者向執筆老師表示自己並未考取相關證書,部分工作內容也沒有參與過,但執筆老師回覆:“不會有人深究”。

記者在另一家標價較高的店鋪中選擇了一款“簡歷優化”服務,表示自己並沒有取得招聘要求的資格證書,但想請“優化師”在“優化”過程中添加該內容。隨後店鋪客服請記者添加其微信,表示可以幫忙代辦所需證書,並稱“基本可以以假亂真”。

一位從業多年的企業HR告訴記者,近年來收到的“模板式”簡歷增多,部分簡歷“優化”痕跡明顯,尤其是實習經歷、校園經歷和資格證書是“優化”的主要對象。

簡歷“整容”背後“雷點”重重

商家讓簡歷“華麗變身”的同時,也爲求職者埋下了重重“雷點”。

雷點一:“優化師”身份造假,當心被矇騙。記者發現“簡歷優化”項目大多宣稱“師資力量雄厚”“核心老師爲10年以上大廠專業HR或獵頭”,甚至不同店鋪還會使用一模一樣的廣告頁。

記者諮詢某電商平臺的店鋪時,客服人員表示“優化師”爲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資深HR,但記者向該互聯網公司覈實後,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提供簡歷潤色的收費服務,也嚴禁員工參與此類服務。”一位提供“簡歷優化”服務的商家坦言,這一行魚龍混雜,有的“大廠資深HR”很可能只是“在校大學生”。

雷點二:“無中生有”內容造假,當心被HR“拉黑”。記者在某投訴平臺看到,一網友購買了價值498元的“簡歷優化”服務,但成稿中卻存在大段網絡摘抄內容,誇張地編造了許多她本人並未經歷的工作內容。某電商平臺的售後評論區,一位買家發佈的聊天截圖顯示,買家質疑自己並未做過老師,爲什麼簡歷裡會有相關經歷?優化師回覆:“您沒有寫實習經驗,我就給您加上去的。”

某大型科技公司一名資深HR告訴記者,“無中生有”是“優化師”的慣用伎倆,這給公司的招聘工作增加了極大的背景調查成本,還會造成不公平競爭。

雷點三:前腳“簡歷優化”後腳騷擾電話”,當心隱私被泄露。記者發現,雖然大部分商家承諾保障顧客的信息安全,但依舊存在“簡歷優化”後隱私泄露的情況。在天津某大學就讀的小李告訴記者,自己此前爲進入某互聯網公司實習,購買了“簡歷優化”服務,但收到簡歷沒多久,就連續接到騷擾電話。

雷點四:評價標準統一,當心陷維權困境。黑貓投訴平臺顯示,今年4月,一位匿名用戶投訴某平臺的“簡歷優化”服務,稱簡歷經過多次修改並無實際變化,優化師與其從事行業不匹配,要求退款。但商家則表示,買家已享受簡歷優化、內容修改、更換導師等權益,無法進行退款。

記者調研發現,“簡歷優化”產生的投訴案例中,成功維權的消費者寥寥無幾。業內人士坦言,該行業服務標準並無統一規定,消費者最多給個差評。

“優化簡歷不如優化自己”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求職者簡歷不應依賴他人進行“優化”,且應以真實爲底線。“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說,撰寫簡歷是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也反映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如果在簡歷上造假,將給未來的求職和職業發展留下失信污點。”熊丙奇說。

上海錦天城(天津)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忠琦律師強調,簡歷造假可能涉嫌違法。簡歷造假過程中,如果涉及僞造國家機關印章、僞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等行爲,甚至可能會涉嫌犯罪

“大學生就業指導應作爲高校必修課,但實際上,一些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並不到位,導致有的學生在大學期間缺乏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求職期間也沒有明確的求職目標,缺乏相關的求職技巧和能力,因此有的求職者會選擇‘簡歷優化師’。”熊丙奇說。

此外,專家認爲,應對證件、履歷的製假、造假行爲加強監管,嚴厲打擊簡歷“整容”背後產業鏈,營造公平的求職環境。同時,求職者也應樹立正確就業觀,比簡歷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競爭力,“優化簡歷”不如優化自己。(參與採訪: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