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要算長遠賬(人民時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環保督察對31個省(區、市)實現全覆蓋,讓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讓最嚴格的環保法“長出牙齒”,成爲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

雲南昆明“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系統完整性”、江西南昌“每天超過50萬噸生活污水未收集直排入城市河道湖泊贛江”、廣西崇左“上報國家黑臭水體治理任務的5個池塘,有4個被填平”……前不久,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連續通報多件典型案例直指一些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缺位,彰顯了黨和政府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

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爲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從2015年底啓動試點以來,在督察推動下,抓住“關鍵環節”“關鍵少數”成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環保壓力責任層層落實,一個個被認爲“不可能”整治污染問題整改到位,一處處一度失去的水清岸綠失而復得。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成效有目共睹,建設美麗中國步履堅實。

與此同時,從通報的案例可以看出,“說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掛空擋”的情況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仍然沒能認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認識不夠,甚至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這說明,長期積累形成的生態環境問題,高速增長階段形成的發展方式慣性,不可能通過一兩次督察徹底解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必須繼續堅持以問題爲導向,而且要更加嚴格、久久爲功,守護好綠水青山

現實中,還存在着更爲複雜的課題。在發展和環保之間,一些地方更多考慮的是經濟,地方政府視納稅大戶爲“錢袋子”,只管納稅多不多,不看污染大不大,對其違法違規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真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爲重要政治責任來擔當。這些都說明,還需要從思想上釐清發展與環保的關係,真正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辯證道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平衡、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藍地綠水清,是人民羣衆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盼。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階段,生態環境質量雖然有所改善,但成效還不穩固,與人民羣衆的期待、美麗中國目標仍有不小差距。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們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做好促進發展和環境治理兩篇文章,以綠色爲底色的發展才能持久,才能滿足人民羣衆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高度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