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初心、傳遞薪火,照亮強國英才成長路
黨的二十大高屋建瓴地一體化部署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師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負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崇高使命。幸爲人師,我深知這份責任的深沉與厚重――這份責任從抗戰救國的校史中流淌而來,又向着新徵程的強國夢想奔流而去,連接古今、聯通血脈。“大思政”格局下,作爲90後“青椒”的我有幸目睹和參與了學校思政課的守正與創新,見證和投身於黨的二十大以來“紅色育人路”越走越寬廣的最新實踐。
師生共同參與,傳薪聚力。在學院整體籌謀之下,各門思政課教研室圍繞“四個一”行動起來,通過“進行一次專門集體備課”“梳理一份課程教學要點”“開設一堂教學示範課”“開發一個教學案例”的方式,力爭及時、準確、全面地將黨的二十大最新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師自身學深悟透,進而達到課堂上的深入淺出,力求做到講深、講透、講活。不僅如此,學校黨委組織校領導、師生代表、專家學者組成宣講團,在校園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的熱潮。
聚焦青年之惑,鑄魂育人。要講好思政課、爲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就必須直面學生思想和理論上的模糊點和爭論點,才能使青年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在“兩個大局”時代背景下,思政課必須在“理論徹底”與“問題導向”中提升學生認同。比如,在形勢與政策課上,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深諳理論內核,專職學生工作幹部親近學生所想,在兩支隊伍互融互通中把握青年所思所惑,讓學生在紛繁社會思潮的波瀾中處變不驚。
智慧思政創新,聚勢賦能。從追求“擡頭率”到加深“體驗感”,智慧思政爲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嶄新路徑。溫室之花難懂疾風凜冽,只有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才能領悟社會主義建設之路的艱辛不易。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的當天,我帶領同學們走入虛擬仿真課堂,學生們通過VR眼鏡身臨其境地體驗了“懸崖村”上學路的變化。學生們震撼的表情寫滿了對脫貧攻堅之艱難不易的深切理解,表露出對黨“以人民爲中心”之執政情懷的高度認同。寓理於事、智慧教學,這是學院十年磨一劍的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回想5年前,還是博士生的我,有幸代表北京高校博士生宣講團作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首場報告;5年後的今天,我已成爲一名思政課教師,努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大學生中入腦入心入行。時間、身份在變,但初心、信念未改。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我將時刻以“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嚴格要求自己,站穩神聖的三尺講臺,繼續傳遞紅色薪火,照亮強國英才成長路!
(記者周世祥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