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大典 很藝術

簡秀枝美國總統拜登就職大典 很藝術!(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2021年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1942-)1月20日宣誓就職時,以那一幅畫作,作爲就職心願的表白!?

答案是非裔美籍黒人畫家勞勃鄧肯森(Robert S. Duncanson, 1821 – 1872)的《帶彩虹風景》,彰顯羣族融合國運昌隆前程似錦

這是延續1985年以來,每一位參加就職典禮的美國總統,都會挑選一幅畫作,成爲典禮活動的焦點,該畫作,會懸掛在就職午宴上,作爲主桌的背景,畫作的內容,則反映了每年的就職典禮的官方主題

美國總統就職午餐會是國會新任總統和副總統的正式歡迎。第一屆午餐會於1897年在美國國會大廈舉行,但斷斷續續,直到1953年才確立了爲新當選的領導人舉辦午餐會的傳統。

今(2021)年選舉過程激烈,又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侵襲,就職典禮籌辦過程,備極艱辛。

然而,拜登總統夫人吉爾・拜登(Jill Biden)與密蘇里共和黨參議員羅伊・布倫特(Senator Roy Blunt)共同挑選了勞勃・鄧肯森的《帶彩虹的風景》,作爲今年就職大典的藝術主視覺。

這幅作品,凸顯三層意義:

一來,意味着民主黨的第一夫人與共和黨參議員,聯手挑選,是跨越黨派之舉。

其次,勞勃・鄧肯森是非洲裔的美國黒人,迴應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Devi Harris,1964-)的海地裔美國黑人移民身份,希望表達新總統對少數族裔的重視。

第三,歷經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侵襲,美國造成2520萬人感染,41.9萬人死亡,身爲新當選總統,總是希望疫情趕快過去,否極泰來,迎向經濟復甦,洋溢彩虹光澤的新未來。

今回就職大典主題正是「美國團結」,標誌美國從分裂時代開啓新旅程,以重拾美國靈魂、團結國家

爲凸顯主題,委員會在一些傳統儀式上「搞搞新意思」。以往候任正、副總統會到阿靈頓國家公墓向無名英雄墓致送花圈。

今年的就職大典,拜登會在宣誓就職後,與妻子以及新任副總統賀錦麗夫婦,還有三位前總統同屬民主黨的奧巴馬、克林頓,以及共和黨的喬治.布希,與他們的妻子一同致意,展現跨黨派團結精神。

就職儀式上,除了不見離任總統川普伉儷身影外,不見萬人空巷的場面,拜登只有在少數人陪同下在國會山莊宣誓。

國家廣場沒有觀衆,取而代之是逾19萬張美國旗幟,包括代表每個州份和領土的旗以及56支燈柱,代表美國民衆一同見證,總統巡遊、舞會等則搬到網上舉行。

正是因爲今年疫情嚴重,加上日前國會暴亂,基於加強維安考量,因此縮小規模,減少邀請觀禮貴賓,同時又取消實體的就職遊行與就職午餐宴。

少了就職午餐宴,沒有主桌陪襯安排,勞勃・鄧肯森的《帶彩虹的風景》作品,就直接被置放在華盛頓特區美國國會大廈西翼舉行的就職典禮大廳上,以立板懸掛作品,讓有藝術巨匠作品陪襯的就職大廳,在莊嚴隆重中,增添文化藝術氣息。

提起美國式美感經驗,倘若與歐洲城市相比,大自然的好山好水,成爲美國身份(identity)的象徵,風景畫作,彷彿成爲美國的民族藝術。

由勞勃・鄧肯森創作於1859年的《帶彩虹的風景》,距今已162年,撫今追昔,期待社會祥和,圓滿融洽的心情,相當一致。

話說勞勃・鄧肯森,在美國藝術史上,他被劃歸哈德遜河派。由一批美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在19世紀中期發起成立的哈德遜河派的藝術運動。

該畫派的早期,主要描繪哈得遜河谷及其周邊景色,第二代哈德遜河派畫家開始將範圍擴展到新英格蘭、加拿大海洋省份、美國西部和南美洲。

1859年勞勃・鄧肯森創作《帶彩虹的風景》時,正是美國內戰前夕,當時社會對立嚴重,藝術家忖時度勢,有感而發,希望透過他的彩筆,勾勒一個柳暗花明、彩虹映天的溫馨大環境,各黨各派,族羣融合,上演大團結,一致對外的同仇敵愾的社會氛圍。

細數超過一個半多個歲月,勞勃・鄧肯森的《帶彩虹的風景》成爲後人在紛擾挫折環境中,回頭對美國曆史的尋根之舉,帶着文化歷史的包容與厚度,一起邁向新局,這是對立紛爭之後,對美國未來的團結企盼,讓美國有一個祥輝普照,朝氣蓬勃、生生不息的明天。

這幅作品,細緻精巧,是美國士紳格蘭諾夫伉(Leonard & Paula Granoff)的舊藏,若干年前,慷慨捐贈給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the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目前由該博物館的倫威克美術館(Renwick Gallery)收藏。

選畫作爲美國總統就職大典或午餐會主桌的背景,張顯每位上任總統的官方主題。自1985年以來,畫作的呈現,相當多元,但山水風景畫還是大宗,人物肖像則集中在美國開國元勳等英雄標竿

以下是歷任美國總統的就職畫作的安排:

上一任2017年: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1946-)就職大典上,是以19世紀密蘇里畫家喬治・克勒伯・賓厄姆(George Caleb Bingham)的畫作《人民的選擇》。

該作品,創作於1854-1855年間,描繪的是密蘇里小鎮宣佈選舉結果的情景。畫中呈現了不同階級人物,有黑奴、農民、工人、商人、士兵等等。

很顯然,當時的選舉制度是帶着歧視的,因爲白人男性是歡慶的主體,而女性、黑人都在畫面邊緣,僅僅是圍觀或者只能做着自己的事情。

當時美國正處於內戰前夕,但某種程度上表達的是對民主的歌頌和「美國夢」的表現。

川普4年的施政,果然彰顯了民主價值與美國夢。

再向前追溯,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H. Obama,1961-)首次於2009年就職美國總統時,以英裔美國藝術家湯瑪斯・希爾(Thomas Hill,1829-1908)的優勝美地山谷的景色(View of the Yosemite Valley),展現對未來的熱情與無限憧憬。

身爲第一位黑人總統,巴拉克・歐巴馬的「Change」、「Yes, We can!」,勢如破竹,2013年連任就職時,他以丹麥裔美國藝術家約阿希姆・費迪南德・理查德(Joachim Ferdinand Richardt,1819-1895)創作於1856年的尼加拉瓜瀑布(Niagara Falls),作爲標制,滔滔江水,磅礡奔流,氣勢如虹。

2001年是小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1946-) 的天下。他於第一次就職時,選擇美國印象派畫家科林・坎貝爾・庫珀(Colin Campbell Cooper,1856-1937)創作於1874年的《西線,國會大廈的臺階West Front, Steps of the Capitol 》,迴應他身爲政二代,對政壇的熟稔與期待。

2005年第二度當選美國總統,就職時則改選風景畫。擅長美國西部風景畫的德裔美籍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 (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創作於1870年的《懷俄明州風河 Wind River,Wyoming》,凸顯對美國祟尚大自然,山明水秀的贊頒。

於1997年當選美國總統的威廉.柯林頓(William J. Clinton,1946-)聚焦於人物肖像。他選擇兩幅美國開國元勳肖像畫,一幅是埃利巴萊・弗雷澤・安德魯斯 (Eliphalet Frazer Andrews,1835-1915)創作於1881年的《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另一幅是湯瑪斯・沙利 (Thomas Sully,1783-1872)創作於1856年的《湯瑪斯・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雙聖雙傑,優質傳承,果然英挺豁達,極獲好評。

1989年喬治・H・W・布希(George H. W. Bush,1924-2018)則選擇藍布朗特・菲爾 (Rembrandt Peale,1778-1860)創作於1824年的《喬治・華盛頓》畫像,強調政治精英的使命傳承,贏得共鳴。

至於1885年雷根(Ronald W. Reagan,1911-2004)就職時,選擇以雅柏法蘭西斯・克羅普斯(Jasper Francis Cropsey,1823-1900),創作於1860年的《哈德遜河上的秋天Autumn - On the Hudson River 》,也是歌頌美國的壯麗山川,篇篇秋詩,令人心曠神怡。

作者爲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