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德國疫情大爆發 旅德媒體人提關鍵建議

何蕙安/前經濟日報法務與兩岸線記者、中國特派員。目前旅居德國柏林,與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合作,探究臺灣與國際的不實訊息與事實查覈運動。

我們現在正站在最高峰上。如果大家都遵守防疫規則,我們就能夠一路慢行下坡,最終回到原點

你可以想像嗎?

▲5月17日本土確診病例。(圖/ETtoday制)

正處於疫情頂峰的臺灣

儘管我們未來幾天仍會每天有好幾百個新增案例,但那些都是傳染行爲「已經發生」、尚未被檢測出來的數字;如果我們從今天開始就待在家裡,儘量減少與外界的接觸,確實的阻斷傳播鏈,不再製造「新的」傳播——那在一座想像中的「總確診數」的山峰上,我們其實已經慢慢的下行,並將在兩週後看到成效。

最近臺灣的疫情發展讓我有種既視感。那是我一年多前在德國經歷過的:2020年3月中,德國單日確診數450起,人們感覺恐慌、焦慮、對於「未知」有些不知所措——包括我的先生馬庫斯(Markus)。

現在,面對臺灣的新一波疫情,我們有些經驗想要分享,希望可以稍微幫助大家不要太緊張與恐慌。

▲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使得臺北景點旅客銳減。(圖/記者李毓康攝)

儘可能不要出門,並把接觸的人數降到最低。通常就是跟住在自己的家人自成一個小團體,暫時不要與同住家人以外的親友接觸,朋友的聚會也先暫停吧。堅持幾個禮拜,把病毒的可能傳播鏈給阻斷。

所謂的「減少與其他人的接觸」,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呢?不妨試着想像:如果不喜歡聞到煙味、或是不想聞到味道很重的香水味,你會怎麼做呢?跟氣味一樣,其實病毒的傳播是很難避開的,只要有接觸到人就有可能遇到。正因爲無法完全避免,那就是儘量少出門;若不得不出門,也做好防護措施,並避開人羣。

▲在家或分流上班雖辛苦,卻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圖/網路

爲什麼要這麼努力地減少與其他人的接觸?因爲,很有可能在這些「其他人」裡面,有些人其實已經感染病毒了,但他們自己因爲沒有症狀、或是症狀還沒出現,而沒有意識到。他們可能會在未來幾天突然被告知是確診的接觸者,接受測試才得知事實;也可能單純開始發病,進而發現確診——問題時,無症狀的病患也是有傳染性的,這正是新冠疫情這麼嚴重的主因

當然,這些人在確診後會住院或是隔離,但在他們被偵測到之前,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傳播病毒——甚至可能在症狀出現前就已經順利康復,永遠都沒有發現自己是新冠病毒患者。所以我們都應該要避免接觸。

「少接觸人」成爲防疫關鍵

接下的聽起來可能有點可怕。除了怕被感染,我們還要努力避免另外一種可能性:你或我可能正是那個還沒有症狀、但已經感染新冠病毒的帶原者。所以,爲了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傳染給別人,「每個人都儘可能少接觸人」成爲關鍵。如果只跟自己的小團體在一起,就算我們真的已經帶有病毒,最多也只會傳給一個小團體,不會再擴散出去。未來幾周,我們好好的待在家裡,直到確認真的沒事,或是症狀出現、又或是順利康復。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京站餐廳人煙稀少。(圖/記者林敬旻攝)

不要去餐廳,透過外送服務讓餐廳、商家生存下去。餐廳的隔板儘管可以阻擋部分方向的傳播,但在密閉空間裡,並非靠隔板就可以獲得完全保護。所以還是避免去餐廳等室內空間。有些餐廳可能會因此幾個禮拜都沒辦法賺錢,這當然也讓人痛苦,但至少比之後一整年(德國的情況)都無法營業,還要好得多。

購物也是,請儘量避免去超市,能點外送就點外送;如果不能點外送,就派一個人代表去購物,事先想好要買什麼,儘可能快一點,一次也可以買多天一點的份,所以不用太頻繁的購物。(但請不要大量囤貨,設定買幾天份就好)

以目前的態勢,可以想像確診數字在短時間之內還會快速增加。但如果我們愈早開始行動,就可以愈早阻攔病毒進一步傳播,並逐步的把確診數字降低,回到本土確診數+0的一天。

如果我們都能做到,臺灣就有機會在幾周之內重回第一級。

老實說,德國社會從來沒能做到「歸零」。在2020年3月的第一波疫情後,人們非常震驚,努力的遵守防疫規定,當時新增確診數字下降的很快;不過,隨着疫情回穩,人們鬆懈了下來,加上又迎向夏季假期,人們開始旅遊、迴歸正常社交生活,然後確診數字又猛地飆高。

如今,德國已經先後經歷了第二波疫情(2020年12月高峰單日確診人數3.1萬)、第三波疫情(今年4月最高峰單日確診數3.2萬)。現在德國最新的確診數是過去七天平均單日1萬左右(每10萬人83人染疫,德國人口8300萬)。

但臺灣不一樣。

▲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因爲新冠疫情實施宵禁,民衆必須有正當理由才能出門,導致街道空無一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德國確診數之所以難以歸零,很大的原因之一是三面接壤9個國家的德國幾乎從未關閉邊界,也因爲國情而沒有實施嚴格的居家檢疫與電子監控。而臺灣不同,臺灣社會有良好的戴口罩的習慣、有持續至今的邊境管制、還有對於政府防疫的信任,應該都有助於臺灣早日結束這一波疫情、並把病毒阻擋在國界——儘管在終點之前可能仍會經過一段陣痛期

我以上分享的都不是新知識,只是我與先生剛好親身經歷過德國疫情大爆發、大家搶購物資、嚴格封城的階段,對於臺灣的新態勢與人們現在感受到的緊張情緒,格外的感同身受。

當前的情況,對過去一段時間身在防疫「不可思議有成」的臺灣民衆可能有些陌生,會有些焦慮,有些緊張。我跟先生「很幸運地」曾在有嚴重疫情的社會待過一段時間,經歷過這些情緒轉折與見證了社會變化。簡單的分享我們認爲身爲這個社會一份子的你我,在這個時刻基本可以做的。

希望你不要忘記,我們現在正站在一座標誌着「最終總確診數」的高峰上。當我們每個人開始遵守這些防疫規則、宅在家裡的這一刻起,我們已經在一步一步的下坡。

熱門點閱》

陳建仁/臺灣防疫的成功關鍵與未來挑戰

► 「準三級」疫情來勢洶洶 因應策略應更需集思廣益陳宜民郭樓惠

林靜儀/後疫情時代 臺灣下一步

► 臺灣原來沒有超前部署 疫情未達高峰 短時間難清零(黃韻如、鄭如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