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結合光影 北京姑娘玩出創意

楊鉞設計的非遺剪紙寫真作品。圖/本報北京傳真

剪紙藝術無需複雜的工具和材料,一把剪刀,一張彩紙,就能將花鳥人物、民俗生活展現於方寸之間。傳承千餘年的剪紙藝術,在「90後」的非遺剪紙專案傳承人、北京姑娘楊鉞手裡「玩」出了新花樣。

楊鉞回憶,五、六歲時,她跟着父親到中華世紀壇參加民間手工藝展,第一次接觸到剪紙。「有一幅作品叫做《同根》,不大,四、五十公分見方。但它是用一張漸變的彩紙剪出來的,從樹葉到樹幹再到樹根,顏色從藍色、綠色漸變到黃色,特別漂亮。」時隔20多年,楊鉞仍能清晰記起作品的細節。

回家後,楊鉞向父親表達了強烈的學習意願。於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她幾乎每週都會到人物剪紙傳承人張秀蘭老師家中學習。進入大學,楊鉞創辦了點點指尖紙藝布藝協會。畢業後她把剪紙從愛好變成了職業。

「不管多麼複雜的作品,都是由6種基礎紋樣相互搭配、變化而來」。楊鉞拿起剪刀,圓點紋、直紋、鋸齒紋、柳葉紋、月牙紋和雲紋等不同紋樣躍然紙上。

「剪紙是民間藝術,是特別自由、富有趣味的,我們叫剪味紙趣。但是現在,我們把好看的剪紙作品全都放在相框裡,其實是束縛了它」。在楊鉞看來,鏤空的剪紙應當重新與光影結合,這既是追溯本源,也是一種創新。

2020年,楊鉞和先生的第一家攝影工作室在北京回龍觀開業,店裡隨處可見剪紙元素,如同一個迷你展覽館。他們正在研發的剪紙主題寫真,以高達兩米的剪紙作品當佈景,配合專業的布光技術,讓剪紙成爲一種裝置藝術,爲平面攝影賦予鮮明的風格和獨特的韻味。「大家總覺得非遺土,其實如果能用現代的審美眼光去重新塑造這些作品,它完全可以變得很時尚。」楊鉞計劃着,未來融入其他技藝,讓更多人體驗非遺時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