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子明捐贈南市「二通三瓜」木棟架文物

簡子明捐贈「二通三瓜」木棟架文物給臺南市政府。(圖簡玉美提供)

垂死老人,將他一生苦心收藏的兩座木頭,捐贈出來。古廟「二通三瓜」木棟架保留及捐贈的故事。

現年85歲的簡子明老先生,罹患癌症末期,面臨歸天之際,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他收藏多年「二通三瓜」兩座木棟架文物。他的女兒簡玉美女士爲了完成病危老父的心願將它捐贈予有文化古都之稱的臺南市府收藏。

一生苦心收藏的兩座木頭,捐贈出來

7月12日上午9點30分,臺南市府將在文化中心舉行捐贈儀式,表彰簡子明老先生一生維護傳統文物的苦心。

「木棟架」是傳統廟宇建築裡的重要構件,它位於樑柱的最上方,一般人鮮少會去注意它的存在。

「木棟架」是傳統廟宇建築裡的重要構件,它位於樑柱的最上方,一般人鮮少會去注意它的存在。

但是靠着木匠巧奪天工的榫卯工藝所加工組合起來,幾根簡單的木頭,卻可以承擔整座屋面的重量。這是先人智慧令人驚歎之處,加上一些巧奪天工的細部雕刻與彩繪,它的工藝價值絕對不是現代鋼筋混凝土所能取代的。

簡子明老先生收藏的這兩座「二通三瓜」木棟架。是在數十年前,事業有成,當他得知臺中保安宮舊廟要拆除重建時,一向重視傳統文物與建築工法的他,因不捨傳統的古老藝術珍寶即將面臨現代建築手法的破壞而消失殆盡,因此決定花下巨資將這兩座木棟架搶救保存下來。

簡老先生經常這麼告訴他的子女說:「在現代潮流下,許多新建廟宇的樑柱多已改由鋼筋混凝土建造,這樣省錢、省時間也省事,因此傳統木構造的廟宇就逐漸減少,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情。」

「木棟架是傳統廟宇裡最重要構件,卻默默承受所有重擔!」簡玉美女士說,「我認爲這與父親的性格很相像,熱善好施,總是本着最簡單的初心,默默的支持着許多人們。 」

簡玉美說,臺南爲文化古都,除了有豐富且精彩的文化資產外,其保存維護與活化的作爲,更是全國的楷模。家父一直希望傳統文化得以妥善留傳與保存,更希望所收藏的木棟架可以爲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因此,她們子女特別將這件由父親搶救下來,一生用心守護的「二通三瓜」木棟架這一珍貴文物交予臺南市政府,相信在市政府細心呵護之下。並期待未來能看到這兩座木棟架,爲傳統文化的保存盡些棉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