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心坎裡 脫口秀靠共鳴圈粉

《脫口秀大會》第3季金句,「女人一過三十就不知道是該做自己還是做醫美」。(取自新浪微博@脫口秀大會官微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講師,獨立戲劇創作人,評論孔德罡說,中文互聯網語境下的脫口秀已經成爲當代青年羣體最易接受和傳播語言喜劇形式。以美式單口喜劇」形式爲表演基礎,以5分鐘爲時限,以現場聆聽觀衆投票爲依據,以嚴苛的選秀競賽流程模式的脫口秀綜藝,完全是從大陸的語境內部獨立發展出來的,世界其他地方鮮有其例。

每一期《脫口秀大會》的播出都伴隨着輸出觀點價值觀段落,被剪輯短片登上熱搜,爲喧囂的中文網路討論空間提供新一輪水花流量,這種中國特色的「脫口秀」。

當今觀衆對於情緒「共鳴」的需求,已經超越對脫口秀本身表演個性的需要。與其說互聯網的傳播力量促使年輕一代人的笑點審美日漸扁平趨同,不如說脫口秀從業者們尋找到了有針對性的、更加階層固化的情緒共鳴方式

孔德罡說,對於工作的厭倦,對加班的厭惡,對於老闆負面情緒,作爲乙方甲方的憤怒與無奈,對於掌握權力者的不滿,對於某些社會現象的疑惑與質疑等,在這個生活吐槽大會的操演邏輯裡,喜劇性實際上是退居二線的,攻擊性(冒犯)和對大衆負面消極情緒的抒發,佔據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好笑」的評判標準逐漸讓位於情緒的「共鳴」。

當今觀衆對於情緒「共鳴」的需求,已經超越對脫口秀本身表演個性的需要。與其說互聯網的傳播力量促使年輕一代人的笑點和審美日漸扁平和趨同,不如說脫口秀從業者們尋找到了有針對性的、更加階層固化的情緒共鳴方式。

一個「憤怒」的脫口秀演員,如果其觀點被觀衆認同,對情緒的煽動力量是難以估量的,因此極力打造能夠激發「共鳴」的共性內容,成爲當前脫口秀創作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