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非洲豬瘟透過廚餘傳播 環署推養豬廚餘轉型堆肥化及生質能

環保署表示,目前雲林、花蓮、臺東、金門四縣市已禁止廚餘養豬,但是全國仍有676家養豬場合法使用廚餘,基於非洲豬瘟的高致死率,養豬場應落實廚餘高溫蒸煮,即90度高溫攪拌蒸煮1小時來消滅病菌,並將相關蒸煮情形上傳至環保署建置之平臺,針對違法的養豬場,政府機關將依違反「飼料管理法」與「廢棄物清理法」從重處分。(本報系資料照)

爲兼顧養豬產業的需求與發展,全國環保機關已覈准676家養豬場合法使用廚餘,然而廚餘仍有傳播非洲豬瘟的風險,環保署除了全力督促養豬場落實廚餘高溫蒸煮作業外,未來也將推動各縣市透過補助堆肥設備及快速發酵設備等,讓養豬廚餘轉型到堆肥快速發酵及生質能發電。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國環保機關自108年2月1日起強力執行稽查養豬場工作,已稽查1萬5153家次養豬場,然而因應近期發生之走私肉品事件,全國環保機關更立即依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之指示,針對全國676家廚餘養豬場再次啓動稽查工作,務必杜絕廚餘之染疫風險。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技監林左祥表示,目前雲林、花蓮、臺東、金門四縣市已禁止廚餘養豬,但是全國仍有676家養豬場合法使用廚餘,基於非洲豬瘟的高致死率,養豬場應落實廚餘高溫蒸煮,即90度高溫攪拌蒸煮1小時來消滅病菌,並將相關蒸煮情形上傳至環保署建置之平臺,針對違法的養豬場,政府機關將依違反「飼料管理法」與「廢棄物清理法」從重處分。

林左祥指出,全國每天的養豬廚餘(來源包括家戶、餐廳、公家機關、學校、軍隊等)約1263噸,做堆肥使用約760噸、生質能約80噸;而家戶收集的廚餘當中,用作堆肥及生質能佔約60%,養豬廚餘約40%,107年至110年已補助地方13億增設堆肥設備、快速發酵設備等,希望能逐步將養豬廚餘轉型到堆肥快速發酵或生質能發電。

根據環保署多元垃圾處理計劃指出,110年已於屏東縣進行廚餘與豬糞尿共消化試驗,除可增加廚餘去化量能外,消化產生沼渣沼液亦可還肥于田如試驗結果可行,未來可推廣至其他養豬場;推動設置廚餘生質能源厂部分,臺中市外埔綠能生態園區第1期設施已正式營運,第2期預計112年12月完工,完成後每年廚餘處理量可達5萬4000公噸,年發電量可達887萬度,其他縣市正辦理可行性評估及先期作業等相關規劃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