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潮預示汽車產業革命加速到來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夏金彪

車市降價潮仍在蔓延。近日,成都龍泉驛區“產銷聯動”汽車消費活動正式啓動,共計發放補貼總金額高達1億元,單車累計補貼最高達15萬元。

與半月前發放汽車補貼的武漢開區類似,成都龍泉驛區也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聚集有一汽大衆、一汽豐田東風神龍沃爾沃吉利整車企業10家,零部件企業500餘家,2022年整車產量98萬輛,汽車產業產值1541億元。

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打響能源降價第一槍,降價潮向新能源車企蔓延。3月,武漢經開區與東風系汽車品牌的政企聯合補貼,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降價潮,並把降價的戰火從新能源領域蔓延到燃油車領域。這波車市降價潮波及的範圍之廣泛、降價幅度之大,前所未見。

目前,各大車企紛紛推出“打骨折”的各類優惠補貼。上汽大衆宣佈補貼37億元推動全系車型降價,單車最高補貼5萬元;廣汽集團宣佈提供廠家補貼及免費贈粵A藍牌,部分車型最高可享8萬元的綜合優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加入“價格戰”的車企已有近50家。

今年以來,由於受新能源“國補”和燃油車購置稅優惠等政策退出的影響,車市開局遇冷。據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乘用車零售銷量僅爲267.8萬輛,同比下降19.8%,其中1月更是跌至歷史冰點,同環比分別下滑37.9%和40.4%。此外,自今年7月1日起,被稱爲最嚴苛排放標準的“國六B”將正式實施,傳統車企不得不加快清理“國六A”和較低排放標準的汽車庫存

近幾年,傳統車企的燃油車銷量從2018年巔峰時期的2810萬輛下跌至2022年的1997萬輛,下降了813萬輛。2022年,燃油車98個品牌中,有86個品牌的銷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今年以來,燃油車的狀況更糟。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267.9萬輛,同比下降19.8%。銷量下降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汽車經銷商庫存的高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58.1%,同比上升2%。調查顯示,80.2%的經銷商認爲2月份銷量未達預期。

與燃油車相對應的是,隨着政策利好和公衆環保理念提升,新能源汽車近幾年得以快速增長滲透率不斷提升,燃油車的生存空間受到不斷擠壓。過去的2022年,就有廣汽謳歌、廣汽菲克、福田寶沃等燃油車企的合資品牌慘淡退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數據,2023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達到35%左右。這意味着,更多合資傳統車企將面臨崛起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的更大挑戰

目前,以能源迭代爲標誌的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正在加速。2月中旬,歐洲議會正式批准自2035年起禁售新的汽油動力汽車。美國加州也明確將在2035年前全面禁售新的燃油車。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指出,2035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將成爲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市場預計,雖然傳統燃油車還佔據着大半個汽車市場,但在“雙碳”大背景下,新能源崛起之勢不可阻擋,留給傳統車企轉型的時間已經不多。而隨着電池原材料價格下降,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還將有降價空間,以能源迭代爲特徵的汽車產業革命正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