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日記》揭大陸曾提議10被俘國軍將領換張學良

臺灣學者林孝庭研究蔣經國日記》後,近日發表新着揭露秘辛稱,當年兩岸密使接觸期間,大陸曾向臺北提議以1949年被中共俘虜將領黃維、杜聿明與康澤等10名國軍將領交換遭蔣介石軟禁的張學良。圖爲張學良夫婦。(圖/黃子明攝)

臺灣學者林孝庭研究史丹福大學外界公開《蔣經國日記》後,近日出版新着《蔣經國的臺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臺灣》一書,揭露以往不爲人知的秘辛。書中揭露,當年兩岸密使接觸期間,大陸曾向臺北提議,以1949年被中共俘虜的將領黃維、杜聿明與康澤等10人,交換遭蔣介石軟禁的張學良,以及以2億美元購買在臺的故宮文物

據港媒《香港01》、《東網》引用林孝庭爲其新着發表的文章指出,自1966年文革開始前,兩岸官方曾有不少密使接觸,日記中亦多次提及曹聚仁來函陳誠黃少谷黨政要員收到來自對岸周恩來、張治中等人私函議題涉及國共第3次合作外島停戰等諸多複雜層面,但同時亦提到在冷戰時期臺海局勢,乃至於美蘇博弈大環境影響

臺灣學者林孝庭的研究指出,中共特別在意西安事變主事者張學良,甚至不惜以10名被俘國軍高階將領換他一人。圖爲蔣經國與張學良。圖爲1960年蔣經國與張學良在北投見面。(圖/王曉鈴攝)

林孝庭從《蔣經國日記》中發現,在這段兩岸密使接觸期間,一個特別的提案是,包括1958年11月曹聚仁代表北京向臺北提議,「以1949年被中共俘虜的前國民黨將領黃維、杜聿明與康澤等十人,交換遭蔣介石軟禁的張學良,以及中共以兩億美元購買在臺故宮文物」。就此來看,其實文革前、中共1950年代時並不是對中華文化傳統文物如此拒斥,也特別在意西安事變主事者張學良,甚至不惜以十名國軍高階將領換他一人。

林孝庭在文章中指出,在冷戰環境下,美國中國大陸逐步增加接觸,兩岸的關係也發生重要變化,如1971年美國再提「臺灣地位未定論」、中共入聯後釋放所俘虜的國軍將領等都對蔣經國造成不少壓力。而1976年「四人幫」在兩岸議題上對於「武統臺灣」的強硬立場、乃至於炮擊金門無人島,更是「八二三炮戰」以來的第一次,蔣經國因而研判中共可能借由炮擊金門或者佔領東沙島來困惑美國、蘇聯兩大強權,打擊臺灣民心,同時轉移內部的注意力。直到華國鋒葉劍英發動政變、使「四人幫」倒臺,整個局勢才又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