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有新對手?社羣好感度顯示 臺北市長熱門人選蹦出大黑馬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被視爲下一屆臺北市長的熱門人選。(中時資料照/鄭任南攝)

日前媒體發佈臺北市長選舉最新民調,熱門人選藍委蔣萬安擴大與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差距,黨內選舉也遙遙領先議員羅智強。值得注意的是,北市現任副市長黃珊珊的支持度成長幅度最大,成爲新的可能挑戰者。筆者應用源大數據uMiner輿情分析平臺,分析臺北市八位立委與幾位可能市長競爭者在三級警戒期間的社羣數據,與民調結果進行比較。

首先,分析上述政治人物的社羣互動數與網路聲量(如表1),可以發現陳時中與羅智強在互動數與聲量數都大幅領先其他政治人物。整體來看,蔣萬安的互動數不僅比上述兩位低,也比黃珊珊、無黨籍立委林昶佐、綠委高嘉瑜低。如果單純看網路聲量,蔣萬安頂多超越了綠委何志偉與藍委林奕華。

表1/臺北市立委與臺北市長可能參選人的社羣互動數與網路聲量數。(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陳時中與羅智強的聲量在疫情期間暴增並不難理解,但也很明顯他們在社羣的熱度並沒有轉換成實際的民調支持度。相對的,黃珊珊的社羣熱度漸漸讓她的民調支持度開始上漲,而蔣萬安雖然社羣熱度不高,卻也維持一定的民調支持度。

接下來我們集中鎖定可能角逐臺北市長的陳時中、羅智強、黃珊珊與蔣萬安進行網路社羣的好感/反感度比較。

5月15日至7月20日疫情期間,若廣泛的從臉書社羣中專來觀察(如表2),筆者發現有關黃珊珊的好感度(心佔比:提及她的臉書貼文的愛心數/表情總數,理論上數值越高越好)最高,超越其他三位,而蔣萬安的反感度(怒佔比:提及他的臉書貼文的怒臉數/表情總數,理論上數值越低越好)則是所有人中最低。

表2/臺北市長可能參選人在5月15日至7月20日期間的社羣情緒指標。(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反觀陳時中,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好感度雖然不差,但可能因爲疫情期間爆發的3+11爭議與疫苗購買事件發酵,導致他的反感度是四人中最高的。

如果進一步聚焦在政治人物個人的粉絲專頁觀察(如表3,因陳時中沒有粉專,故無法納入分析),黃珊珊的好感度仍然高於羅智強與蔣萬安,反感度也較他們兩位低,似乎充分驗證她在疫情期間的努力已獲得市民有目共睹,推測這可能是其民調支持度增加的原因。不過,蔣萬安的好感度與反感度雖然都不如黃珊珊,但也不差,長期以來的形象牌果然奏效。

表3/臺北市長可能參選人之粉專,在5月15日至7月20日期間的社羣情緒指標。(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從上述的分析結果可以驗證,政治人物在疫情期間努力爲民服務纔是最讓民衆接受的。市民在黃珊珊粉專內容可以看到的是,這段期間她集中強調臺北市的防疫工作成果和努力,主打「做事牌」。

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面對疫情的處置方式及態度,獲得許多市民認可。(中時資料照/杜宜諳攝)

而蔣萬安的臉書內容大都是分享關於他如何協助不同領域民衆(醫護、健身房、餐廳等),主打「溫暖形象牌」;羅智強則持續扮演在野「猛男大砲牌」,監督批判執政黨的防疫工作內容。結果論來看,做事與溫情牌似乎更讓市民買單。

綜合上述的客觀數據分析說明,在四位可能參與臺北市長選舉的政治人物中,兇猛的炮火在監督執政黨時固然必要,但是帶來更多的網路聲量與互動數不代表一定能轉換成民調支持度,做實事與溫暖形象的建立,似乎更符合臺北市民現階段的需求。

◎數據提供: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