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啓臣沒有權位只有重擔

國民黨新任主席江啓臣。(張鎧乙攝)

自2020敗選以來,隨着既有領導世代全面崩盤,折損大量優秀中生代,國民黨陷入黨不成黨的混亂處境,全方位改革成爲黨內共識。然而過去多元包容性特質卻在臺灣社會世代衝突價值對立的氛圍下成爲國民黨的包袱,爲改革蒙上一層厚重的陰暗前景。因此在國民黨最黑暗的時刻,黨主席肩上的早已不是權位,而是最艱鉅的重擔。

此次江啓臣雖然以接近7成的得票率,一躍成爲藍營共主,當選國民黨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顯示藍營對於年輕化、內造化與改革的民心所向,不過對於江來說,黨內積重惡習、兩岸困境、組織崩盤、輿論弱勢財務拮据與青年斷層等問題環環相扣,要如何帶領這個支持率不到2成的百年老黨重振,便是未來1年2個月任期的「唯一」任務

如此重責,自然不是任何人所能單獨承擔,江成功,是國民黨全體的成功;江失敗,也會是國民黨全體的失敗,藍營必須拋開過去的彌賽亞情結全黨齊心協力做江改革的推進器。這是場必須打集體戰的改革。

而目前一盤散沙的國民黨要如何打集體戰?筆者與黨內青年夥伴曾在敗選當天率先於中央前提出「改革三步驟」,即成立改革委員會專職改革;舉辦黨是改革會議,凝聚共識;召開臨時全代會,通過方案,便是值得參考的改革程序。這不只能有效減輕江的重責,極大化凝聚黨內力量,也與江的改革方向集體領導平臺並行不悖。

因爲要落實集體領導,就必須建立妥善的制度,將平臺轉爲正式決策機關,透過中常會授權,走有前例的「中央改造委員會」模式,暫時性取代中常會職權,推進改革進程。目前中常會的人數議事規則代表性較難承擔改革重責。黨是改革會議則是能緩解當前黨內價值對立衝突,並透過集思廣益,推出權威性改革方案,避免黨主席成爲改革觸碰者千夫所指的對象。臨時全代會則能避免與正式全代會的任務衝突,節外生枝,專注在通過改革方案,減少阻力

此外,雖然各界都在討論國民黨的兩岸路線,然而就當前來說,如何解決青年斷層纔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也是爲何江在選舉中強調黨員結構嚴重老化的關係。造成黨青年困境的原因相當複雜,來自於黨的價值缺少青年視角環境不利青年發展、青年培訓系統失靈晉升參選制度缺乏。未來倘若推出新的政綱決議文、進行集體領導、重組青年系統,挹注部分政黨補助款,以及採取黨職青年副手製和青年加權與艱困選區徵召,則或將能相當改善青年困境。

國民黨的改革不是一黨事務,而將是中華民國如何迎接兩岸10年動盪的關鍵。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