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上的"長征":一門課回溯一條路

學員在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前宣誓。作者提供

嘉興南湖上的這艘船既不靠岸也不傍島,在水中來回飄蕩,代表們就圍在中艙的八仙桌開會……”

紅船故事》中的這段描述,記錄了1921年7月底,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紅船”上舉行的情景。

也就是從那一年起,伴隨着時光長河的流淌,這艘“紅船”開始了它迄今已有100年曆史的“遠航”。

前些天,火箭軍某部組織開展“講好建黨百年百個紅色經典故事”教育實踐活動,發動廣大官兵整理撰寫、宣傳講述100個紅色經典故事,經網絡平臺發佈後,引發關注。

作爲這項活動的“主創”,該部政治工作部主任黃金新將靈感歸結爲半年前的一次經歷——他赴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參加該院第一期政治工作研究班。

培訓期間,黃金新和來自全軍師旅部隊的40餘名政治工作幹部們一起,從上海機動到延安現地學習革命傳統。

據悉,此次黃金新參加的學習班,屬於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一個關於黨史軍史教學系統工程——

從上海到延安,是該系統工程“現地教學”中的一條線路;

“現地教學”,是以“尋根、尋路、尋夢”爲主題的“紅色基因”系列教學中的一個環節;

系列教學,則屬於“紅色基因、輝煌成就、備戰打仗”三大版塊之一……

在這個系統工程培塑下,一茬又一茬學員尋根溯源,傳承紅色基因,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這個黨史軍史教學的系統工程,該學院教員們已經持續耕耘多年。在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在全黨全軍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裡,學院黨史軍史教員紛紛迎來了自己新的“長征”。

我們的課堂裡有故事,但不是簡單的“故事會

上一次課,圈一次粉。

新學期伊始,首個專題課《從石庫門天安門——回顧建黨歷史,感悟初心使命》一開,就火了!

這是學院慶祝建黨100週年系列講座之一。每次授課結束,學員們都會圍住教員韓洪泉,與他交流聽課感受。

課堂上,聆聽韓洪泉的講述,學員們彷彿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百年之前,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一個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展現在他們眼前——

從虎門到上海灘,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學員們看到了近代中國落後捱打的屈辱與苦痛,也感受到仁人志士尋找救國救民良策的曲折與艱難。

從李公館到南湖紅船,發生在上海和嘉興中共一大會址開天闢地的歷史性一幕,以及13名代表不同的人生軌跡,讓學員們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更深刻理解了建黨初期的篳路藍縷。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72年建設新中國奮鬥歷程,記錄並延續着黨的初心和使命,也叩問着每一名學員的靈魂和信仰。那一刻,“什麼是共產黨人”在大家心裡越發清晰。

讓教員韓洪泉記憶深刻的是,當講到李大釗等革命先輩爲了尋求中國的出路、謀求人民的幸福,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學員們的眼眶溼潤了。這些真實的情感反應,意味着他在史料挖掘和課堂設計上下的功夫效果明顯。

100分鐘的課,100年的歷程。韓洪泉精心選擇的故事,不僅高度濃縮了黨的百年奮鬥歷程,同時也讓學員們受到新的思想衝擊,產生了新的智慧啓迪。

“講黨史,就是講故事。”韓洪泉說,黨史課講得成功,關鍵在於故事本身。正如郭沫若先生在《星火燎原》中所說,“這是一條紅寶石砌成的萬里長城。”我們黨史中的“紅寶石”每一顆都是那樣的璀璨、那樣的珍貴,值得我們反覆擦拭,需要我們倍加珍惜。

“不僅要會講故事,更要懂得昇華。”學院黨史專家古琳暉教授說,作爲一名政治教員,我們的黨史課要求更加專業。黨史課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會”,還需要帶領學員走進歷史,挖掘故事背後的價值真理

在古琳暉看來,習主席強調的“學史明理”,就是學院黨史教學的特色和追求。“學院的黨史課,要把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的深刻道理裝到學員頭腦中。”古琳暉說。

在延安現地教學中,有一個堅持了數十年的黨小組會。每次上這一課,他們都齊聚延安“四·八”烈士陵園,一個班一個班的學員圍攏在一起,肅立在烈士紀念碑前,分別召開黨小組會。

伴隨着教員清澈的聲音,“生爲真理生,死爲真理死”的王若飛、“在敵人糖衣炮彈面前同樣頂天立地”的葉挺等革命烈士的故事浮現在學員眼前。

學員們聆聽先烈故事,一邊自剖心跡、一邊感動不已。這些年多次在延安現地教學的教授王亞玲感嘆,幾乎每次都會有學員對她說:“這堂課終生難忘,有一種靈魂被淨化的感覺。”

對此,王亞玲的理解是:“學員如此動情,並非簡單的因爲環境特殊、故事‘催淚’。更重要的是,在詳盡系統的史實面前,先烈的革命氣節和對救國救民真理的追求變得真實可感,彷彿就在眼前,彷彿伸手就可以觸摸。”

這個教員爲何身懷絕技?奧秘在於“反覆打磨”

上課鈴響起,韓洪泉點開一張電子地圖,一條蜿蜒曲折的“兩萬五千里長徵線路圖”展現在學員面前。

沒有炫酷的動畫視頻,沒有激越的背景音樂,指着地圖上一個又一個歷史事件發生地,韓洪泉開始了他的講述。學員們求知的目光,始終在地圖和教員身上來回轉移……3個小時後,下課鈴響,韓洪泉使用的唯一教具,就是那張標註了整個長征路線的地圖。

這是一門韓洪泉的專題課:《永遠的紅飄帶:三維視野看長征》。他從長征歷史、精神和文化三個維度解構長征,從中央紅軍到紅二十五軍的長征足跡,從半條被子到過雪山草地的故事,從婁山關到六盤水的詩詞……結合地圖上的標識,他旁徵博引,娓娓道來,其間大段大段的領袖論述、戰鬥數據、電報原文、史料文獻等絲毫不差。

“這個教員有硬功夫”“行走的黨史書”等說法不脛而走。有學員“粉絲”反覆聽韓洪泉的同一個專題,意外地發現每次都是“新”的,每次總有新線索、新觀點,總有新的金句、妙語。

“我追求自如,也追求巧思,希望自己的課有自己的個性,有一定的辨識度。”韓洪泉說,“黨史課如何講出高質量?我的理解就是勤學苦練、厚積薄發、深入淺出、低開高走。每一條史料的使用,每一個觀點的提煉,我都捨得花時間去反覆推敲琢磨。”

在學院教員團隊裡,每一堂黨史課都有着苛刻的標準,同時也有着“獨門秘訣”。作爲黨史教學的學科帶頭人,古琳暉把這個標準概括爲:有根有魂、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有兩條“獨門秘訣”:一是內容把握上的史論結合,二是教學過程中的情理交融。

朝着這個目標,古琳暉一直在努力。“六步演進研討法”“情境沉浸教學法”“點、線、面、體黨史教學內容組織法”等實用招法,不僅讓他在全軍獲得過授課教學比武一等獎的殊榮,還成了公認“最會啃硬骨頭”和“快反能力超強”的教員。

的確,每一節課,在這裡都是“精工出品”。教授仲華有着公認的學問根基和教學能力。她自己卻覺得講授一堂好課的關鍵,是備課時的“反覆打磨”。仲華對“打磨”的理解,要比一般人“狠得多”。“打磨,就是打擊和折磨。”在她看來,敬畏講臺,捨得“一次次推倒重來”,纔算是合格的黨史教員。

去年,仲華作爲教員代表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返回學院後,受領了爲全院官兵講授抗美援朝歷史的任務,準備時間不到一週。如此短的時間,她沒有簡單地因循前案,而是加班加點撰寫新教案、製作新課件,最終大家好評如潮。

熱愛與使命,是一代代黨史軍史教員鑄就“超級工程”的情感基石

在政治學院,黨史軍史學科是歷史最悠久的一門專業。

1977年底,原南京政治學院、原西安政治學院組建之時,就成立了中共黨史教研室,開啓了黨史軍史教學的“長征”。

一路走來,黨史軍史學科建設不斷升級,構成了今日的一堂堂精品課。

中共黨史與黨性教研室主任李峻看過央視的大型紀錄片《超級工程》。熒屏中,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奇蹟般的工程,託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李峻看來,黨史軍史教學也像一個奇蹟工程一般。這40多年來鑄就的體系,就是屬於他們的一項“超級工程”。

在這項“超級工程”裡,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政治教員的忘我投入、戰鬥精神和創新品格

這份忘我投入,源於刻進骨子裡的情懷——

採訪中,一提起自己的博士生導師季雲飛教授,仲華的眼圈就紅了。她永遠忘不了那一天深夜——

她的博士論文寫着寫着卡了殼,突如其來的焦慮把自己的情緒拖入幾乎崩潰的狀態。

凌晨時分,她撥通了季教授的電話,沒想,電話那端傳來“我現在起牀,你馬上到辦公室,咱們一起研究一下”的回覆。

如今,先生已逝。點滴往事像永不消逝的電波,清晰傳遞着先生治學爲師的精神。仲華說:“先生們言傳身教的,一是投入,二是認真。這是黨史軍史教員應有的情懷。”

在學院教學樓13樓,有一間放滿各種珍貴史料的資料室。收集整理這些史料,耗費了教員蔡宏俊將近20年時間。其間甘苦,一言難盡。但在他看來,“這是最有價值的事”。

深耕史料的“冷板凳”,恰恰成了蔡宏俊所負責的我軍經典戰例教學的“熱力源”。坐在自己壘起的“史料城堡”裡,蔡宏俊說:“我感到自己坐擁寶山。”

這份戰鬥精神,源於逢敵必亮劍的血性——

上世紀末,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風雲突變,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學院教員講述黨史軍史,以戰鬥者的姿態向謬論謠言亮劍,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複雜歷史現象,築牢學員正確的歷史觀。

這些年,只要上級一聲令下,只要部隊提出需求,學院黨史軍史教學團隊就會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今年全軍黨史學習教育部署開展後,古琳暉、李峻、呂曉勇等參與有關任務的教授,立即奔赴全軍各部隊宣講輔導。

這份創新品格,源於追求進步的靈魂——

在新的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調整組建過程中,“中共黨史教研室”調整爲“中共黨史與黨性教育教研室”,學科的內涵指向發生變化。從課程到教材,從基礎理論研究到前沿問題攻關,從課堂教學到現地教學、第二課堂活動,從教學條件改善到師資隊伍升級,學院黨史軍史教學內涵式發展、體系化構建正在加速推進。

讓學員們交口稱讚的黨史軍史現地教學得到持續豐富拓展,既有以尋根、尋路、尋夢爲主題的“紅色基因”系列,也有以感悟、感恩、感奮爲主題的“輝煌成就”系列,還有以曉戰、學戰、練戰爲主題的“備戰打仗”系列……據瞭解,全新打造的孟良崮戰役戰場體驗教學,即將隆重推出。

黨史軍史教學模式創新也在提速。今年,他們精心設計政工研究班的古田會議現地教學,並追加上一項活動:學院與福建省委宣傳部在古田聯合舉辦理論研討會,讓政工研究班學員與地方學者一起研究古田會議、紀念建黨百年。對這項軍地聯合、學研結合的安排,政工研究班學員、海軍某護衛艦支隊政委王坤說:“我們非常期待!”

版式設計:樑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