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湖水位下降 近3公里明代「湖底古橋」浮出

鄱陽湖枯水期,讓近3公里的明代古橋浮出。(圖/取自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明代湖底古橋浮出水面?大陸《中央電視臺》報導,江西省鄱陽湖進入枯水期,一座長約3公里、位在湖底的明代古石橋也「露出真面目」。報導說,古橋總長2930公尺,修建於明代崇禎年間,被譽爲大陸「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又稱「千眼橋」,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這座橋身全由花崗石制的明代古石橋,有1100多個孔,曾是沿湖羣衆往來的交通要道。隨着枯水期到來,浮出水面,也讓不少人嘖嘖稱奇。

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的鄱陽湖,是大陸第一大淡水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74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是一個季節性變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與枯水期面積水位懸殊。史上最高水位曾達22.59公尺,最低水位是5.9公尺,多年平均水位爲12.86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