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拿捏”泥與火的陶藝“三兄弟”

匠心傳承千年陶藝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陽泉3月21日電 題:匠心“拿捏”泥與火的陶藝“三兄弟

中新網記者 楊傑英

一抔泥土、一團烈焰、一把刻刀張氏三兄弟與之“結伴”三十載,用匠心堅守着千年陶藝。

21日,在山西陽泉市平定縣張文亮、張宏亮、張維亮三兄弟在各自的工作室內忙碌着。

張文亮(中)、張宏亮(右)、張維亮三兄弟。 受訪者供圖

平定陶瓷歷史悠久,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據《天工開物》記載,平定是古代中國五處優質黏土產地之一。平定刻花瓷,就地取材,因材施藝,其“溼作法工藝使刻花瓷形成了古樸自然、拙中有巧的藝術風格。

“平定刻花瓷有‘中華陶藝奇葩,山西民間絕活’之稱。”張文亮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平定刻花瓷瀕臨斷代和失傳的危機。父親張聰帶着他們三兄弟在自家老院創辦陶瓷作坊,使“平定黑釉刻花瓷技藝”得以傳承和保護。

張聰與孫子在一起製作陶瓷。 受訪者供圖

張聰成爲山西第一位獲得“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的陶瓷藝人。受父親的薰陶,三兄弟傳承發展平定陶瓷,薪火相傳

老大張文亮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技藝”傳承人。老二張宏亮是山西省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陶器燒製技藝(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傳承人。老三張維亮是山西省陶瓷藝術大師、省級非遺項目“黑釉刻花陶瓷”傳承人。兄弟三人,三種不同的技藝。

張文亮正在工作室內忙碌。 楊傑英 攝

“老手藝要想傳承下去,就必須要不斷創新。”張文亮在挖掘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創燒“窯變木葉”工藝和“張文亮雲水瓷”技藝。

此外,張文亮創建“平定刻花瓷非遺博物館”,以“片面之瓷”講述平定陶瓷故事。

張宏亮向記者介紹作品。 楊傑英 攝

“我們從小就跟着父親學習陶瓷技藝,他對我們三兄弟也有着不同的分工。”張宏亮介紹,在父親的指導下,自己開始鑽研砂器,走出了一條“挖掘、整理、收藏、恢復、搶救、傳承、創新”之路,並創建了平定砂器博物館。

憑藉着對砂器的熱愛和不懈努力,張宏亮不僅復原了失傳已久的“薄胎壺”燒製工藝,還設計出上千個砂器品種。他研製無輻射釉彩噴砂工藝,使傳統砂器工藝煥然一新。如今,張氏砂器陶藝坊年產量可達七八十萬件,產品遍佈全國,甚至遠銷日本、韓國荷蘭等國。

張維亮介紹自家老院裡老窯。 楊傑英 攝

在張家老屋院落裡,至今還保留着過去燒製瓷器的兩座老窯。張維亮在老院裡的作坊內向記者介紹其作品。得到父親釉料方面的真傳,張維亮多年來致力於陶瓷原材料配方的研究,製作的窯變結晶藝術品獨具匠心。

“張文亮雲水瓷”作品。 楊傑英 攝

一件名爲“天眼”的作品,黑釉裡自然浮現着大大小小的斑點,這些斑點四周還有紅、綠、天藍等彩色光暈。張維亮坦言,“天眼”的燒成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人一半,天一半,創作過程中既有失敗的可能,也有意外的驚喜,關鍵是要耐得住寂寞。”

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不能在我們手裡丟掉。”父親的這句話,讓三兄弟記憶猶新。因爲這句話,他們把堅守傳承陶瓷技藝當成自己一生的事業

平定刻花瓷。 楊傑英 攝

如今,一家“三兄弟”各懷非遺技藝,用匠心“拿捏”泥與火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