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有傳承 鋼絲擰成繩(勞動者之歌)

少則幾十根,多則上百根,細如髮絲的鋼絲,如何做成一根鋼絲繩?每根鋼絲繩的強度韌性使用壽命該如何精準控制?從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到自學成才的行業專家,52歲的貴州鋼繩集團)有限公司分廠技術員、高級技師周家榮,已經和鋼絲繩較了30多年的勁。

初中畢業後,周家榮做過泥匠,挑過沙石,賣過大米,19歲那年進入貴州鋼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二分廠鋼絲繩製造車間上班。進廠後,周家榮勤奮好學、善於鑽研,一有機會就站在老師傅身後,觀察他們的操作,學習規範化動作。周家榮負責股繩工序,要把幾十根鋼絲組合、排列到一塊兒,還得講究粗細搭配,每層都不一樣,一旦出錯,生產出來的鋼絲繩就報廢了。工作難度不小,但細心的周家榮從未出過岔子

因爲表現突出,工作剛滿4個月,周家榮便在同批職工中最先獨立上機操作,晉升爲一線青年技術骨幹。“有機會,我還會向工程技術人員請教鋼絲繩接觸面、破斷拉力理論知識。”在他看來,只有弄懂理論,再加上實際摸索,才能實現創新創造。

後來公司準備研發壓實股鋼絲繩,任務落到了周家榮身上。“之前的鋼絲繩,在跟滑輪接觸時,受力點少,接觸面小,磨損快,壽命短。”周家榮說,要改變這些屬性,難度着實不小。“鋼絲之間直徑長度不同,張力有大有小,只能靠排列組合改變鋼絲繩的特性。組合好鋼絲,還得選擇合適的模具進行定型,避免鋼絲交叉亂套。”沒有捷徑可走,周家榮只能憑多年積攢的經驗手動調試,前後用了一個多月才攻克技術難點。由於操作技術精湛,周家榮先後參與神舟號飛船用鋼絲繩、“遼寧號”航空母艦用鋼絲繩、衛星用鋼絲繩等研發生產,參與修訂了30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工匠精神貴在傳承。從工作第二年起,周家榮便開始徒弟,他說:“光我一個人有技術哪行?懂技術的越多,咱們國家做鋼絲繩的底氣才越足!”2013年他創辦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理論培訓實操演練課程。30多年時間,他已帶出近百名徒弟,有36人得過省部級、行業、公司技能比賽表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只有全身心投入,人生才能出彩。”在今年公司新進員工的第一堂課上,周家榮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