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團隊研發記憶體加密裝置 獲國際頂級期刊報導

嵌入式記憶體的加密硬體裝置結構剖面圖。(交大提供/邱立雅竹市傳真)

網路時代,資料稍一不甚就有外泄的風險,過去以軟體方式來維繫如金融交易的密碼,交大講座教授莊紹勳研發出新技術,未來可改以硬體的方式來產生,增加破解難度。該項研究發表在2020年IEDM國際電子元件頂尖旗艦國際會議,並獲得知名期刊Nature報導。

2020年IEDM國際電子元件頂尖旗艦國際會議於12月中旬舉行,該會爲半導體領域的核心會議,66年來扮演了高科技電子半導體相關產業火車頭的角色,知名期刊Nature也對該會議相當重視,3年前起即主動報導IEDM會中所發表的頂尖研究。

莊紹勳研究團隊本月發表在2020 IEDM的兩篇論文都與網路安全裝置有關。其中一篇「嵌入式記憶體加密裝置」,可實用於5G/6G世代的網路安全,其記憶體加密裝置是莊紹勳研究團隊在2016年發明的記憶體爲核心,輔之以團隊設計的創新記憶體及新制程,建構出亂碼產生器。

莊紹勳表示,該亂數產生器具有多項優點,包括速度快、低功耗及高可靠度,較其他結構優越,同時可以嵌入式的方式與先進邏輯技術相容,可以提升未來在儲存、通訊、5G/6G世代網路等的加密用途。

過去以軟體方式來維繫金融交易的密碼,產生刷信用卡的一次性密碼,莊紹勳解釋,未來可改以硬體的方式來產生,在網路安全上,增添駭客破解的難度或更加不可破解的隨機性。採用硬體設計的概念,也可爲將來拓展更廣泛研究及實用性,如硬碟資料不致被駭客入侵及竊取、通訊裝置的保密性等。

莊紹勳的嵌入式記憶體加密裝置受到Nature的重視及報導,Nature Research研究員Christiana Varnava依莊紹勳的原創論文報導中,提到在這快速擴張的物連網世代,網路安全的重要,再以簡短篇幅報導該研究內容的優越及重要性,也是臺灣所有投稿論文中唯一被報導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