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學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不超30% 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教育部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要求確保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

學校教學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30%。

教育部等15部門發起“光明行動” 合力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日前,教育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光明行動》)。通過合力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健全完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體系,力爭到2025年每年持續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

教育部介紹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人民網記者 孫競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登峰表示,“光明行動”的核心是“一增一減一保障”。“增”就是要增加學生體育課,特別是戶外活動時間;“減”就是要減輕不必要的課業負擔,包括校內課業的負擔和校外輔導的負擔;“保障”包括照明環境的改善和近視矯正、技術指導方面的保障,以及“一增”和“一減”在制度設計上和具體行動上的保障。

記者瞭解到,《光明行動》聚焦近視防控的關鍵領域、核心要素和重點環節,將開展一批專項行動。

保障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實施寒暑假體育家庭作業

《光明行動》提出,要着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引導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

“已經近視的孩子應進一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延緩近視發展。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使其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引導孩子養成終身鍛鍊習慣。”《光明行動》建議。

在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方面,《光明行動》重申,要嚴格按照“零起點”正常教學,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寄宿制學校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同時,引導家庭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學業負擔,不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教學和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近年來,疫情導致學生電子產品使用過多、戶外活動過少,增加了近視發生與發展的風險。《光明行動》特別強調,要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

“各地要確保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學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光明行動》同時要求,家長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引導孩子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保障教室採光,鼓勵採購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

“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落實教室、宿舍、圖書館(閱覽室)等採光和照明要求,鼓勵採購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坐姿矯正器,爲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光明行動》指出。

《光明行動》還提到,要根據學生座位視角、教室採光照明狀況和學生視力變化情況,每月調整學生座位,每學期對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使其適應學生生長髮育變化。

確保兒童青少年使用符合衛生要求的教科書教輔材料、學習用雜誌、課業簿冊、考試試卷、學習用報紙、學齡前兒童學習讀物,以及普通教室照明燈具、讀寫作業檯燈和教學多媒體等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

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監測數據庫,每年開展監測

《光明行動》要求,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監測數據庫,每年開展全國兒童青少年視力動態監測,努力實現縣(區)兒童青少年近視監測全覆蓋。

各地要嚴格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關於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0—6歲兒童每年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90%以上。

此外,還要依託現有資源建立、及時更新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並隨兒童青少年入學實時轉移。認真開展中小學生視力篩查,將眼部健康數據及時更新到視力健康電子檔案中,篩查出視力異常或可疑眼病的,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