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GPT-4o爲OpenAI開啓超級入口,對谷歌形成挑戰?

·和GPT-4相比,GPT-4o的最大區別在於,所有模態都集成在一個模型中,多模態整合更精細,延遲僅300毫秒左右,同時能夠感知情緒、語氣、表情,實現更自然的交互,這需要數據組織能力、聚焦突破能力、工程優化能力,也擴大了人們對於交互的想象空間。

·基於ChatGPT或GPT-4o,未來人類獲得信息的方式很可能會改變,GPT-4o或爲OpenAI開啓了一個超級入口,這可能會對谷歌帶來影響。接下來,OpenAI需要判斷的是在產品上的極致體驗是否是剛需。

“GPT-4o在超自然的交互模式上是一個巨大進步。”5月14日,螞蟻集團副總裁、NextEvo負責人徐鵬對澎湃科技表示。2024年5月14日凌晨, OpenAI向人們展示了其最新多模態大模型產品——GPT-4o,o代表omini,意爲全能。

與現有模型相比,GPT-4o展現出了其在視覺和音頻理解方面的出色技能。伴隨着GPT-4o的到來,外界紛紛猜測,美國科幻電影《她》所描寫的時代正一步步向我們靠近。2013年,電影《她》(《Her)》)中講述了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語音助手的故事。

與谷歌競爭原生多模態?

根據OpenAI工程師、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的介紹,GPT-4o可以在音頻、視覺和文本中進行實時推理,接受文本、音頻和圖像的任何組合作爲輸入,並生成文本、音頻和圖像的任何組合進行輸出。它可以最短在232毫秒內響應音頻輸入,平均爲320毫秒,這與人類在對話中的響應時間相似。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表示,雖然GPT-4o讓人工智能從業者“比較失望”,但他也指出,“GPT-4o相當於把一系列引擎結合在一起,比如圖片文字聲音,這樣用戶就不需要來回切換了。最重要的是這次發佈的語音助手,由於使用了端到端的大模型技術,它能夠實時感知情感變化,在該插話的時候插話,其實這纔是大模型的未來。”

徐鵬在接受澎湃科技採訪時表示,雖然OpenAI沒有推出大衆期待的GPT-5,但GPT-4o在超自然的交互模式上是一個巨大進步。和GPT-4相比,GPT-4o的最大區別在於,所有模態都集成在一個模型中,多模態整合更精細,延遲僅300毫秒左右,同時能夠感知情緒、語氣、表情,實現更自然的交互,這需要數據組織能力、聚焦突破能力、工程優化能力,也擴大了人們對於交互的想象空間。

徐鵬表示,OpenAI的目標是將語音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深度結合,早在GPT-3時代,其推出的自動語音識別系統Whisper就是一個前期研究。“把語音、圖像、視頻、文字等各種模態的數據放在統一表徵框架下,對於實現他們眼中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方式,因爲人也是多模態理解和交互的智能體。”

徐鵬認爲,2023年12月,谷歌推出原生多模態Gemini模型之後,OpenAI就在爲原生多模態領域的競爭做準備了。所謂“原生多模態”,即從一開始就使用多種模態(例如音頻、視頻和圖像)訓練模型,而不是“拼湊多模態”模型。

GPT-5可能還要難產一段時間?

“把圖像、文字、語音、視頻編碼編到一個模型裡,在模型裡它們有統一的表徵,這些數據一起送給模型訓練,模型就會學到各個模態,只要它們的信息是相關的,內部的表徵實際上是非常接近的,這樣在生成時也會比較靈活。”徐鵬表示,內部表徵已經融合,所以GPT-4o可以最快的速度輸出生成的語音,實現低延時的絲滑交互。“OpenAI的工程能力確實令人讚歎,模態這麼多,輸入token數非常多,還能夠以兩三百毫秒的延遲輸出,這在工程上是難得的進展。”

對於此次GPT-4o模型,目前,OpenAI高管並未透露訓練GPT-4o模型時使用了什麼樣的數據,也未透露OpenAI能否利用較少的算力訓練該模型。科技投資人、華創資本創始合夥人熊偉銘告訴澎湃科技,儘管OpenAI在此次發佈會上並未透露太多關於GPT-4o模型訓練的技術細節,但可以猜測出,這類端到端的大模型技術的實現,背後依賴了強大的算力支持。“肯定是大力出奇跡,這一點美國的算力市場確實成熟很多,資本市場也支持大規模的算力投入。”熊偉銘說。

傅盛認爲,如果不計成本地疊加參數,提高所謂的大模型能力,這條路肯定會遇到困難。他預計,GPT-5可能還要難產一段時間。

超級入口已經開啓?

OpenAI官網顯示,目前,GPT-4o的文本和圖像功能開始在ChatGPT中免費推出,Plus用戶可以享受到5倍的調用額度。新版語音模式將在未來幾周向Plus用戶推出,同時也將會在API(應用接口)中向小範圍推出對GPT-4o的新音頻和視頻功能的支持。

熊偉銘認爲,OpenAI的產品策略一方面能夠吸引免費的用戶使用,可以收集用戶大量的數據投餵給模型訓練,有助於進一步改進產品,“這樣交互的大模型用戶數據將會非常豐富。”另一方面,能夠培養用戶的付費意願,也是商業化的一種嘗試。

“我覺得OpenAI的這種嘗試,可能會改變國內一些用戶使用軟件的習慣。大家可能會願意付費在AI平臺的使用上。”熊偉銘說。

徐鵬認爲,OpenAI免費爲用戶開放服務看中的是基於GPT-4o原生多模態的能力,未來更多企業可以在GPT-4o的基礎上開發出更自然的垂類交互產品。

過去一週,外媒不斷有消息傳出OpenAI將推出AI搜索產品,雖然OpenAI沒有推出搜索引擎,但是徐鵬認爲基於ChatGPT或GPT-4o,未來人類獲得信息的方式很可能會改變,GPT-4o或爲OpenAI開啓了一個超級入口,這可能會對谷歌帶來影響。接下來,OpenAI需要判斷的是在產品上的極致體驗是否是剛需。

信也科技副總裁、大數據及AI負責人陳磊告訴澎湃科技,從技術上看,GPT-4o的發佈具有跨時代意義,真正實現了多模態交互,更需要關注的是後續商業化中究竟如何持續落地。 “語音識別、語音生成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推理歸納。GPT-4o做題比以前做題難度更高了。把算法調到一定程度是能實現交互流暢性的,但像人一樣思考、推理、歸納、總結,這是更高智能的體現。”

陳磊同時表示,國內還在對標GPT-4時,OpenAI推出了GPT-4o。行業需要思考的是在持續追趕中如何差異化競爭。“我們始終在追,追到一定程度發現推出了新一代產品,我們始終感覺在落後,所以要調整心態,尋找另外一條路。”陳磊說。

傅盛認爲,OpenAI發佈GPT-4o模型應用,正說明了大模型在應用層面大有可爲,大模型的能力會不斷迭代,但最終能把大模型用好的,還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