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AI預測「健康惡兆」 醫談「早覺醫療」:較準確篩出罹癌高危險羣

▲爲提高癌症疾病存活率醫界專家不對在提倡篩檢,。(圖/免費圖庫pixabay,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早一點,差很多!」爲提高癌症等疾病存活率,醫界專家不對在提倡篩檢,早發現早治療,現今AI也有助「早覺醫療」,從個人化、精準、及時、可介入性等多重特色,在預防照護可預測健康惡兆臺北醫學大學李友教授指出,結合AI的早覺醫療,大多數疾病都可先經過各種變數、個人病史家族史因子,篩選出高危險族羣,再予以必要的檢查

李友專說明,早覺醫療是以AI及大數據基礎的疾病預防模式,早覺醫療不等同於預防醫療,主要的不同點在於三個「及早」,一是預防要及早,二是急性症狀治療要及早,三是過了急性期後,長期照護要及早。

結合AI的早覺醫療,在急性醫療可預測主要疾病,在長期照護則可預測失能惡化的可能性,應用層面相當廣,但和預防醫療不同。李友專舉乳房攝影檢查爲例,有無家族史、飲食習慣運動頻率以及乳房大小等因子,都和乳癌罹患率有關,因此若要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就應採行早覺醫療策略,把有上述因子的高危險羣納入檢查對象

▲早覺醫療結合AI,可較精準揪出癌症高危險羣做篩檢。

李友專說,反觀兩年一次的例行性乳房攝影檢查,沒有區分受檢族羣的風險高低,只要符合年紀要素,就全部納入檢查對象,就算能從1000人中篩檢出5名罹癌個案,卻有高達995人白做了一次檢查,不僅勞師動衆,也浪費醫療資源,而這也凸顯出早覺醫療的重要性

而結合AI後,包括乳癌在內的大多數疾病都可先經過各種變數、個人病史、家族史等因子,篩選出高危險族羣,再予以必要的檢查,也許可從每3個受檢者中,檢查出1~2名患者

除了早期預防之外,一旦出現疾病,不管是急性,或已發展慢性病階段,早覺醫療都可派上用場。以腎臟病患爲例,依病情進展通常會出現幾種狀況,包括病情沒有變化、病情改善、惡化到必須洗腎或換腎的地步,最後甚至死亡,但透過早覺醫療可及早精準預測可能的變化方向,再立即給予最適合的醫療,把可能的傷害及投入的醫療資源降到最低。

另以癌症爲例,李友專強調,不少人因嫌麻煩而不太願意到醫院檢驗,常因此而錯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契機,若能運用早覺醫療的優勢,透過數位足跡整理分析平常累積的資料,判斷罹癌的可能性,就可及早掌握罹癌風險,及早預防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