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新世代創意 永豐餘打造瓦楞紙裝置藝術

崑山科大作品「叢林指引」360度可轉動的球體宛如羅盤,指引着方向。(圖/永豐餘)

打造瓦楞紙裝置藝術,永豐餘推廣環保理念出新招!永豐餘旗下的高雄廠、彰化廠與大甲廠,與3所大學合作,造紙業結合新世代創意,以瓦楞紙打造出豐富的叢林生態,包括一座可以360度轉動的叢林指引羅盤,以眼鏡蛇、人面獅身與貓女神重現埃及古文明,加深紙類回收概念。

這些瓦楞紙裝置藝術目前在臺北車站一樓展出,由環保署與臺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合辦的「紙箱戰紀—叢林迷宮」,將北車棋盤格大廳化身爲一座大型紙製迷宮,短短2天參觀迷宮與參加紙類闖關遊戲人次已累積萬人以上,永豐餘在此次活動中協助製作瓦楞紙牆,並重現豐富的叢林生態。

今年永豐餘與崑山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以及亞洲大學合作,由廠區提供瓦楞紙素材並進行基礎結構教學,再由這些大學生髮揮想像力,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打造出令人驚豔的大型裝置藝術。

其中,崑山科大的「叢林指引」是唯一會轉動的作品,結合羅盤及轉動的球體,點出人類透過前人智慧的指引,不會迷失方向,隨着球體轉動也產生叢林迷宮中源源不絕的流動力量;朝陽科大「叢林埃及古文明」以眼鏡蛇、人面獅身與貓女神重現埃及古文明,是3所學校中唯一由1年級學生製作;亞洲大學的「守護」以獵人鎮守山林守護神龍貓的意象,呈現青山綠林的神聖價值,是全場最高的作品。

迷宮外長達22公尺的叢林紙牆也是亮點,永豐餘設計團隊打造名爲「寧靜的怒吼」作品,除上千片樹葉,更以立體結構「折」出19只動物,每隻動物都先經由電腦3D建模,再轉爲平面刀模,然後依據刀模上的黏接點數字順序,一隻一隻慢慢地折出來,真實呈現動物在叢林中的生活樣貌,讓人類反思如何與牠們和平共存。

每年的紙箱戰紀活動,都是循環經濟的展示場,永豐餘提供的瓦楞紙,原料端使用了九成以上的回收紙,製程更以環保爲前提,採用高效能處理方式,讓餘料成爲綠色燃料循環再利用。其中,工業用紙新屋廠的水處理系統,不僅放流水遠低於法定標準,透過水處理沼氣即將商轉,成爲全臺灣最大的沼氣發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