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藝術帶回家!收藏德國潮男的3種膠帶創作風格

文/瘋設計

街頭藝術 ,源於塗鴉(graffiti)挑釁意味強烈的非官方意見表達。在城市藝術運動的自主發展中,出現大量極具生命力的傑出創作,並形成今日紐約倫敦巴黎等不同城市的文化印象。許多新興的創作形式還在持續產生。近十年迅速冒頭的膠帶藝術(Tape Art),以其可撕貼、顏色鮮豔的媒材特色,在當代極被看好發展潛力

▲Adrian Dittert|銀色牙套|2022|100 x 100 cm|和紙膠帶、膠膜金屬膠帶

▲Adrian Dittert|非秩序 Abriss|2022|120 x 50 cm(單幅)|和紙膠帶

發跡德國柏林的知名膠帶藝術團體TAPE THAT,2019年在臺灣結合地方文化,推出「聚膠行動 TapeArt」首展,大獲迴響,更持續推出高雄輕軌移動花燈與2.0行動。

▲進行現地創作的德國潮男膠帶藝術家 Adrian Dittert

近期(7 月 14 日至 10 月 11 日),在臺北樂埔町的一號糧倉,舉辦有他們的小型展覽。以成員Adrian Dittert的作品爲主,在老屋空間中,展陳「街頭藝術」的景框,再一次想像膠帶藝術的可能...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態度

資料/Adrian Dittert 官網、TAPE THAT 官網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爲<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