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成靈活就業者難覓借錢渠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羣 普惠金融,尤其是金融科技雖然已使得借貸變得更爲便捷,但仍有部分羣體難以通過借貸通道獲得貸款。比如,靈活就業者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互聯網+”靈活就業羣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下文簡稱《現狀與需求》)指出,調研數據顯示,儘管靈活就業和穩定就業樣本中都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有受到過融資約束情況,但是靈活就業羣體中受到融資約束的比例更高。52%的穩定就業羣體面臨過需要借貸但是借不到錢的情況;這一比例在靈活就業羣體中高達69%。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

究其原因,《現狀與需求》指出,33%受訪的靈活就業者表示“想從銀行借錢,但是達不到銀行的標準”,25%表示“利率太高,無法負擔”。這表明,像大多數小微經濟體一樣,靈活就業人員也存在較嚴重的“貸款難”和“貸款貴”的問題,其收入不穩定、缺少抵押物、流動性強、缺乏徵信數據沉澱等特徵均加重了其受到借貸排斥的程度。另外,12%的受訪者表示害怕被騙,不敢通過網上借錢;23%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有哪些融資渠道。由此可見,合適的金融教育對提升靈活就業羣體金融服務可得性具有重要意義。對於22%的因徵信原因無法借款的靈活就業者,合理的信用修復機制對他們來說則至關重要。

何謂靈活就業者?

國務院辦公廳於2020年7月31日出臺的《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件》要求各級政府採取措施,從三個方面拓寬靈活就業渠道:鼓勵個體經營發展、增加非全日制就業機會、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指的是在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等行業的居家就業、遠程辦公和兼職就業。很顯然,國家正在推動的是一種與互聯網平臺相關的靈活就業模式。

《現狀與需求》給出“互聯網+”靈活就業羣體的基礎畫像爲來自農村的、相對低學歷、收入水平偏低的年輕人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5億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5億人,如果將非全日制僱用的、創造經濟收入的勞動視爲靈活就業,按職工數據粗略估算,我國靈活就業的人數高達3.4億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湘泉表示,當前我國靈活就業人數約佔城鎮就業人數的60%左右。58同城發佈的《2019中國縣域零工經濟調查報告》顯示,縣域市場有零工收入的人羣達到52.27%,35.11%的縣域零工工作與互聯網相關,“互聯網+”類零工在各種零工類型中排名第一。

今年受疫情等多因素影響,就業成爲政府重點工作之一。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爲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2021年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爲900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壓力,求職心態也較往年有所不同。

脈脈上,“疫情期間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師兄師姐們,我應該怎麼辦”的問答,引發5.2萬人點贊,5100餘條回覆,在投票中,79%的參與者,支持“先隨便找一份工作”;僅有21%的參考者,選擇“直到找到滿意的工作,死磕到底”。無論是網友的投票還是雙屆畢業生們的選擇,“先工作”顯然呼聲更高。脈脈針對畢業生進行的調查顯示, “在當前的環境下,你是否會考慮找專業不對口的工作?”的問題中,62%的受訪者選擇“會,先上班再說。”

今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大學應屆畢業生顯然不是“互聯網+”靈活就業羣體的主流。

雖然靈活就業者雖然更難從借款渠道中融資,《現狀與需求》同時指出,有負債的靈活就業人員的比例(63%)仍然高於有負債的穩定就業人員(53%)。

“普惠金融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通過幫助容易受到金融排斥的弱勢羣體享受到合理的金融服務,從而提高其生活水平,並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水平。那麼普惠金融服務商能如何更好地服務靈活就業者呢?不難想到,應該根據靈活就業羣體當下的金融服務需求特點來制定針對性服務措施。”《現狀與需求》指出,應適度鼓勵平臺利用其數字和技術優勢與金融機構合作爲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