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結局是「爛尾」?從編劇上來看 創哥爲何無法收服鐵粉?

▲本篇文章有《進擊的巨人結局重雷,建議沒看過的朋友先回避喔~(圖/翻攝自Facebook/值言)

●值言/小說作家、遊戲編劇

漫畫《進擊的巨人》在前天(4月9日)迎來最終(139)回,身爲巨人粉絲的我,當然也在凌晨跟着大家一起塞爆東立APP,想盡辦法連上「道路」,隔天還忍不住對責任編輯抱怨:「你們的APP根本連不上去啊啊啊!」 .在看完結局的當下,一開始我的感覺是「好的」,畢竟每個角色的結局都很圓滿,裡維兵長、讓、柯尼等生者見到思念的逝者,亞妮終於見到父親,變成無垢巨人的人們也恢復原狀。地鳴也停止,九大巨人的十三年性命詛咒也被解除。

另外艾倫和米卡莎之間的愛情也相當悽美、感人。

不過,一股「怪怪的」感覺一直持續盤踞在心裡。

難道是對巨人完結的不捨嗎?畢竟我也追連載追了很多很多年,但好像又不是?那股感覺像是身體裡有個不知名的地方在悶痛,花了兩天,才終於把想法整理條理化文字

『 #進撃の巨人 』堂々完結!「 #別冊少年マガジン 」創刊の2009年10月號から、11年7か月の長期連載に幕を下ろしました。長らく応援してくださった読者の皆様へ。本當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pic.twitter.com/kjBgc3MYXj

兩極化評論

網路上關於結局的評論非常兩極,一部分的人認爲結局很棒,另外一部份人認爲爛尾

這種情況和《冰與火之歌》或是《最後生還者2》的情況不一樣,畢竟這兩部作品是「公認級」的爛尾,也就是「大部分的觀衆/玩家都認爲其結局不如預期」。

但巨人的情況很明顯不是如此,而是更偏向兩極化的趨勢,或許這正是諫山老師理想的結局:引起「爭議」。以老師優秀至極的編劇能力來說,或許這個結局正是老師精心設計出來的結果。

不過,爲什麼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呢?

情感優先還是邏輯優先?

先講結論,我認爲巨人的結局在「情感」層面的處理上是非常優秀的。

正如前面所說,讀者對角色所累積起來的情感,幾乎都獲得了某種程度的釋放。

▲《進擊的巨人》在結局的情感表現非常優秀。(圖/取自 講談社官網)

個人層面上,阿爾敏最後與艾倫互相瞭解,兵長對調查兵團的英靈們有了最後的交待,讓和柯尼起死回生還見到莎夏,亞妮終於見到父親,法爾科成功守護了賈碧,萊納與皮克解除了十三年的壽命詛咒,女王喜獲女兒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從羣體層面上,地鳴已被解決,始祖解除了艾爾迪亞人的巨人詛咒,帕拉迪島也藉着地鳴得到的喘息空間重振國力,得到新的希望。

▲艾倫與米卡莎的愛情故事令人動容。(圖/MUSE木棉花提供)

另外艾倫與米卡莎的悲戀也令人動容,最後飛鳥爲米卡莎圍上圍巾的畫面,令人不禁眼眶含淚。

所以,爲什麼還有人不滿意結局?

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的謎團伏筆幾乎沒有解開。

對於爲什麼要發動地鳴踏平世界理由,艾倫回答「不知道就只是很想這麼做」。

對於最關鍵的「被困2000年的始祖爲什麼在米卡莎身上得到救贖」,艾倫回答「誰知道呢?」。

一切的源頭「怪誕蟲之謎」,在139話則是完全沒有提及。

▲米卡莎。(圖/翻攝自Youtube/Muse木棉花-TW)

渴望巨人最終回一切謎團水落石出的讀者,想必都失望透頂

第二個次要的原因,是角色動機的扭曲。

阿爾敏最後對艾倫說:「謝謝你爲了我們選擇成爲殺戮者,我發誓絕對不會讓你犯的錯白費了」。

或許是因爲欠缺足夠的鋪陳,所以這裡阿爾敏的態度轉變很突兀,這個阿爾敏,真的是當初不顧一切想阻止地鳴的阿爾敏嗎?人命原來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完全滅世不行,艾倫你給我打八折,滅個八成就可以。

▲《進擊的巨人》故事圍繞在阿爾敏、艾倫與米卡莎三人身上。(圖/取自twitter/@magapoke)

倘若聽到這句話,前面爲了阻止地鳴而犧牲的夥伴們,不知道會不會氣到從道路里彈出來(?)

雖然結局在情感上面刻畫得很圓滿,但在劇情的邏輯上面,可說是完全違反了巨人一直以來的超高編劇水準。

當然,139話只有短短的45頁,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在沒有增加頁數的情況下,要在有限的頁數裡要兼顧情感和完整解釋伏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這兩者衝突的情況下,到底是情感重要還是邏輯重要呢?

身爲一個編劇,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如果是要達到「儘可能讓最多人滿意」的效果的話,情感比較重要。

這個道理在韓國電影裡被運用得非常淋漓盡致,舉韓國非常賣座的電影《屍速列車》、《與神同行》爲例,電影劇情中不乏邏輯矛盾的吐槽點,但一定也會安排「哭點」,在氣氛及演員出色的演技下,我們會跟着向母親懺悔的兒子一起落淚,會隨着孔劉爲了拯救女兒犧牲自己而潸然淚下。

▲韓國賣座電影《屍速列車》。(圖/車庫娛樂提供)

在不同的編劇理論中,這個名詞有不同的稱呼,簡單來說,就是觀衆與角色「共情」了。

一旦做到共情,觀衆會對角色產生好感,好感也會進一步延伸至整部作品。基本上你不會聽到看完電影的觀衆說「在看某段時我哭了,不過這部電影是爛作品」。

共情就是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並不是每個觀衆都精通邏輯思緒明晰,就算邏輯清楚也不一定會以「合理性」作爲評斷一部作品的唯一考量,但把一起哭與笑過的對象視爲朋友是我們共同的本能。

回到主題,這不是很矛盾嗎?既然巨人結局已經最大程度顧及情感面向,爲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不滿意巨人的結局?

一部故事吸引讀者的「主訴求點

這就要回到「巨人這個故事爲什麼如此吸引我們?」的命題上來了。

在寫一個故事、編一份劇本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作品的主訴求點。

例如寫一個愛情故事,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全力描寫令人怦然心動的愛情;如果是做推理劇本,那當然是要構思精巧的謎團,最後水落石出;如果是要在編寫像《偶像大師灰姑娘》那樣的故事的話,那當然是全力展現出少女的迷人與可愛;如果是寫龍傲天爽文,那當然就是要想辦法讓讀者看的時候產生爽快感。

總之,「希望主訴求點能被滿足」可說是「觀衆之所以會追着這部作品看的理由」。

▲《進擊的巨人》漫畫已劃下結局,但讀者們深切期待作者能夠解釋在漫畫中的所有謎團。(圖/木棉花提供)

世界上的人成千上萬,每個人對於作品的訴求點都不一樣,有可能是喜歡作品裡的某個角色(或某對CP?),或者是喜歡作品的情節、想感受心情上的震盪與刺激、或者是希望能在作品裡獲得現實中未能滿足的渴望……

當然諫山創老師是自由的,能夠以任何形式表現自己的作品。而且身爲作者,要滿足所有讀者幾乎不可能,太過於遷就讀者的作品也很難是好作品。

不過,我想有爲數衆多的讀者,包括我自己在內,之所以會在多年內追着巨人的連載,都是被巨人嚴謹的編劇、精妙的伏筆所吸引。

▲被粉絲暱稱爲「創哥」的《進擊的巨人》作者諫山創。(圖/翻攝自推特/情熱大陸)

因爲我自己也是作家,所以更加佩服諫山創老師,能在10多年的超長時間跨度裡,持續編繪出如此在邏輯上嚴絲合縫,伏筆無比精妙的作品。所以總是懷着一股非常崇敬的心情在追着巨人這部作品,也很期待巨人劇情裡的種種謎團,能夠隨着結局而水落石出。

用比較直白的話來說,我不是爲了看一個愛情故事,才追着巨人那麼多年,所以結局走向令人失望也就不在話下。

我想絕大部分對巨人結局不滿意的人,大概跟我有相同或者類似的想法。

結語:138話前99分,結局69分的巨大落差感

如果要回答「巨人爛尾了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其實也沒有」。

畢竟把「故事的主要衝突合理解決,活到結局的大部分主要角色得以善終」這個結局放到其他作品上面,其實也不失爲一個不錯的結局。巨人的結局絕對不是《冰與火之歌》那樣藐視觀衆智商,摧毀一切角色性格與邏輯的宇宙終極大爛尾。

我想最大的失望點在於落差過大,如果說巨人在138話前的編劇有99分的話,那麼結局迴應謎團與伏筆的部分大概只有70分,這無比巨大的落差感,就是失望的主因。

最後還有一個站在我個人,或者是以一個女性的立場非常不能理解的點,那就是這樣的結局對米卡莎來說,真的是從無限種未來裡面挑出來的最好結局嗎?

以米卡莎的個性,或許與艾倫一起死去,或是爲了守護艾倫而死,可能會比較幸福吧?對米卡莎而言,被獨自一人留在世界上永遠思念愛人,會不會纔是最殘忍的懲罰?

難道作者沒有想過這個可能性嗎?但同樣的事情在白夜也發生過一次,在團長和阿爾敏之間,兵長知道此刻讓團長安祥死去,纔是對團長最幸福的方式。

所以我想作者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點吧?總覺得最後的選擇對米卡莎而言,就像是把始祖尤彌爾爲愛所受的痛苦直接轉移到她身上一樣啊……這是我個人的一點小意見,但這純屬價值觀的範圍,每個人的價值觀本來就不一樣。

總之,看完巨人的結局後,我的想法一度非常混亂。花了兩天的時間,才終於把混亂的想法整理到可以寫成文章的程度。

巨人的結局並不壞,但對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令我很失望的結局,這是我最真實的想法。

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你很喜歡巨人的結局,忘了這篇文章吧!

熱門點閱》

黃竣民/模擬器訓練是步上正軌?還是剛要急起直追?

數位人民幣的國際金融霸權爭奪戰 中國數位貨幣的侷限性

錢世傑/別讓自己失業就吃土 甘蔗世代必備的「安全準備金」!

臺鐵出軌》苦苓/臺鐵真的沒救了嗎?

► 苦苓/老人不能慣!拒絕父母的情緒勒索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值言」,原標題爲「從編劇上來看,覺得巨人爛尾的人在氣什麼?」,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