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週來,A股市場再次出現回調,滬指區間下跌逾170點。股市調整過程中,資金再次借道股票開放式交易型指數基金(ETF)上演“越跌越買”操作,近兩週資金通過股票ETF淨買入375.03億元。
多位機構和基金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逆市買入股票ETF,體現出資金對後市的長期看好。ETF低買高賣的投資行爲,對股票市場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們建議,投資者可以在股市大幅波動中,利用股票ETF,分批買入或者拉長期限定投佈局,做好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和長期投資。
借道股票ETF
375億資金越跌越買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收盤,自9月13日高點以來,全市場674只股票ETF(統計股票ETF和跨境ETF)總份額增加324億份,以區間成交均價計算,在近兩週A股大跌期間淨流入資金375.03億元。
談及近期資金逆市買入股票ETF的現象,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徐猛表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ETF的資金流動與標的指數走勢呈現負相關性,指數快速下跌時往往出現淨申購。當前的ETF市場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助理譚弘翔表示,資金借道權益ETF逆市淨買入,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常規現象。ETF投資者成熟度、專業度普遍提高,其中很多人熱衷於在市場下跌時尋求左側交易。
國泰基金表示,股市調整中,資金逆市淨買入股票ETF,體現出資金對於後市的長期看好。下跌之後,指數的風險溢價大多回到了4月底時的水平,具備較高投資價值。
“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處於歷史底部區間,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徐猛稱,穩增長政策持續推出,市場流動性也相對寬鬆,經濟長期增長前景仍存,A股市場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境外市場的大幅波動、地緣政治以及疫情反覆等不確定性因素短期對市場影響較大,這些因素逐步消除或被市場消化後,股市情緒或將好轉,在當前位置不必過分悲觀。
譚弘翔也分析,隨着產業變革升級的加速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逐步打通內循環,加上“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中長期新的增長動能或將開始迸發,有望帶來更多的確定性預期。屆時大盤寬基指數的盈利和估值預計可能都會有所修正。
中證1000ETF出現淨流出
各類行業ETF中,券商、醫療、芯片等主題ETF淨買入居前。其中,國泰證券ETF、華寶券商ETF都有10億以上的淨買入;芯片ETF、醫療ETF、醫藥ETF淨流入資金也都在10億以上。
淨流出榜單上,前期市場追捧的中證1000ETF,遭資金大舉淨流出,幾家公募巨頭旗下的中證1000ETF多數出現淨流出,最多的淨流出超過8億元。
徐猛認爲,行業ETF同樣存在“越跌越買”的情況。近期,券商、醫療、芯片等領域跌幅較深,但從中長期來看,這些板塊的核心邏輯並未發生太大改變,在板塊下跌過程中有較多資金低位流入佈局。而中證1000指數前期表現相對較好,有獲利兌現的需求;再有新成立的幾隻掛鉤中證1000指數的ETF集中上市,部分投資者在產品上市後選擇賣出,這兩個原因導致中證1000指數相關ETF出現較大的淨流出。
國泰基金表示,高彈性板塊的調整,長期投資者認爲只是階段性的,這些行業依然存在業績兌現的潛力,非理性下跌也提供了較好的價格。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願意通過ETF等投資工具逆市佈局。但需要注意的是,逢低佈局一定要在符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方面做好匹配。
徐猛建議,投資者應充分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意願,控制好倉位和節奏,用閒置資金投資,逢低分批買入或者拉長期限定投佈局,耐心等待行情回暖。
國泰基金表示,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學習ETF長期投資者低位買入、持續配置的思路,和學習ETF短期投資者不畏大跌、分批買入的思路,可能要比高位入市低位止損或者低位停止定投等錯誤操作思路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