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超200只產品清盤 基金業優勝劣汰步伐加速
近日,易方達中證石化產業ETF等多隻基金髮布清盤預警。據不完全統計,9月已有超20只基金髮布相關公告。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場清盤基金數量超過200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業內人士表示,產品清盤是基金行業優勝劣汰的合理表現,符合投入產出最大化原則。
多隻基金預警
近日,華東某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髮布公告稱,由於資產淨值已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件,自9月2日起進入清算程序。該混合基金共有A、C兩種份額,其中C份額成立於8月11日,從成立到清盤僅22日。
天天基金網顯示,該混合基金最初成立於2015年,發行規模6.4億元。當年年中,基金淨資產驟增至106.23億元,此後呈一路下行趨勢。2021年二季度,基金淨資產由上季度的12.78億元驟降至1.47億元,後兩季度有所反彈,但最終還是在今年二季度末,跌破5000萬元關口,同期機構持有份額較上一報告期(2021年末)下降90.4%。8月11日新增C份額基金髮行後,基金單位淨值雖有一定上漲,但仍未能成功“保殼”。
此外,9月10日,易方達中證石化產業ETF等6只基金髮布公告稱,基金資產淨值已連續多個工作日低於合同限額,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據不完全統計,9月以來已有德邦量化優選股票(LOF)C、廣發恆生科技ETF、博時月月薪定期支付債券等超過20只基金髮布清盤預警。
Choice數據顯示,按照基金主代碼統計口徑,全市場共有1300餘隻基金最新一期的資產淨值在5000萬以下(俗稱“迷你基金”),或面臨清盤風險。截至9月12日,今年以來,清盤基金數量已達到213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其中,半數以上基金清盤是由於資產淨值低於合同限制。從成立時間來看,超過20只清盤基金的成立時間不足一年。
把握先發優勢
對於基金清盤,業內人士表示,這更多是一種優勝劣汰,符合投入產出最大化原則。而爲何剛成立不足一年就清盤,有公司迴應稱,市場行情低於預期、機構資金離場、公司同類型基金數量過多是主要原因。在後續基金新發上,將更加重視提高產品的獨特性,把握先發優勢,不盲目跟風,以減少此類現象發生。
多產品線佈局,從而提高踩中風口的概率成爲近年來部分基金公司新發產品的初衷之一。而針對發行後如何維繫並進一步拓展持有人數量和基金規模的問題,不少基金公司將進軍電商市場作爲一個新選擇。
華南某公募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直播、發帖交流等電商方式與投資者溝通交流,可以提高品牌的認可度,數據上也能看出確實有一定成效。有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表示,中小公司渠道資源相對有限,電商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個更公平的方式。不過,也有一些公募基金公司負責人表示,拓展電商渠道的收入其實難以覆蓋成本,不是很划算,重點還是要得到機構渠道的重視。“不過,電商大家現在都在做,如果不做的話就會少了一個渠道,所以我們也在嘗試,但更多可能是抱着以投教活動爲主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