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年明星產業-新冠加速研發 疫苗股鴻運當頭

Moderna、BioNTech股價走勢

新年到,家家戶戶忙送禮,此時若票選民衆最想得到的新年禮物,「新冠疫苗」必定榜上有名。回顧2020年,「新冠病毒」的出現震驚全世界,打亂了各行各業原本步調所幸,在政府科學家們彙集衆多資源全力投入下,新冠疫苗成功問世。率先在2020年底取得FDA緊急使用許可的是BioNTech/Pfizer和Moderna以mRNA技術平臺開發出的疫苗。

除了進展速度打破疫苗史上的紀錄外,約95%的有效性也令人驚豔,一時之間,mRNA技術成爲衆所矚目的焦點。這是爲了新冠病毒所開發出來的新技術嗎?當然不是,兩家公司已經投入mRNA平臺的開發有超過10年的時間疫情的出現只是水到渠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莫過於此。BioNTech和Moderna過去一年股價的漲幅高達300~700%。

疫苗出來了,但事情還沒結束,現在各國正卯足全力爭取有限的疫苗資源,臺灣政府也爲採購疫苗傷透腦筋。過去製藥產業全球專業分工策略因爲新冠疫情必須要重新思考及調整,它提醒臺灣生技兩件事,第一、新技術的發展必須要儘早且長期投入資源,站在趨勢浪頭上時更要強化與國際鏈結,打國際杯有助於加速產品的推行。

第二、除了握有技術外,量產能力也不可或缺。過去藥物的開發,難度有很大一部分臨牀的發展,可是細胞基因療法出現後,生產製造的複雜度大增,反超越臨牀部分。

旅美生技專家楊育民日前創立韌力生物(Resilience),要專攻新趨勢藥物(包括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疫苗、蛋白質抗體等)的生產製造,首輪即募得8億美元。晟德(4123)也因看好未來抗體藥物和細胞療法CDMO需求,斥資4.23億元參與永昕現增,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8.58%。惟有技術與產能兼具才能在關鍵時刻不受制於人。

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在各國陸續接種疫苗後,有機會往正向發展。mRNA疫苗的成功將催化創新技術的推進。生技製藥業或由過去的全球專業分工轉爲區域專業分工,各區域在研發及製造方面既是合作,也是競爭因應此趨勢,投資上可留意走在細胞療法、精準醫療趨勢的長聖(6712)、生華科(6492),及擁有生產製造產能的臺康生(6589)、保瑞(647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