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對外開放合作穩步發展

當前,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而深遠,全球貿易投資領域保護主義擡頭。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如何進一步深化?如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怎樣更好構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來自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展開了深入探討。

國內貨幣政策以穩爲主

今年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我國去年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國內總需求比較平穩,有利於保持物價總體穩定,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我國今年全年CPI走勢前低後高,平均漲幅預計在2%以下。

“考慮到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物價走勢整體可控,貨幣政策要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堅持穩字當頭。”易綱強調,要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尤其是要注重跨週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

“中國在強化宏觀政策應對時沒有搞‘大水漫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一些聲音批評中國應對政策力度不夠顯然是出於偏見或誤解。事實上,我國的政策力度並不小,去年銀行貸款新增19.6萬億元,增速12.8%;社會融資規模增加35萬億元,增速13.3%;通過降低貸款利息和減少服務收費,去年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

“目前,國內利率總體保持在適宜的水平,有利於各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易綱表示,未來要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

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實踐證明,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目標的強大推動力和重要保障,是進一步提升中國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關鍵之舉。

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涉及衆多關鍵領域和內容,一系列重點工作有序開展。比如,在中國資本項目(包括跨境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跨境借貸三大類)方面,開放的步伐越行越穩,按照國際標準已具有較高的可兌換水平。潘功勝介紹,當前,跨境直接投資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證券投資項下形成了以機構投資者制度、互聯互通機制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爲主的跨境投資制度安排;跨境債務融資由市場主體在全口徑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自主進行。

潘功勝表示,在私募基金方面,要積極推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改革,支持開展跨境產業、實業投資,擴大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試點和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試點;在擴大中國居民境外資產配置空間方面,將通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規模,在開放地區推出“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將以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爲重點,積極支持上海建設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拓展人民幣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我們將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推動資本項目開放、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效防範跨境資本流動衝擊,維護金融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服務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潘功勝說。

建好國際金融中心

經過多年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據介紹,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保持第三位,與第二位的評分已非常接近。

易綱表示,隨着全球配置人民幣資產需求的逐步增加,將衍生出對人民幣資產的風險管理、法治環境人才供給等一系列訴求。在此過程中,上海將成爲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風險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優質營商環境示範中心和金融人才中心,成爲更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已成爲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全的城市之一,集聚股票、債券、期貨等各類全國性的金融要素市場14家,金融市場的年成交總額突破2200萬億元;上海已經成爲中外金融機構最重要的集聚地之一,各類平臺的金融機構達1674家。”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表示,金融是上海最重要的核心功能之一,未來要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進一步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二是進一步深化金融的改革創新,促進金融科技和產業形成良性循環和協同互動,推進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逐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三是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四是進一步增強金融治理效果,完善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加快探索數字金融治理。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上海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我國重要的科創中心,在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方面有着獨特優勢。證監會要繼續發揮好科創板改革先行先試的示範引領作用,豐富股債融資工具和金融期貨品種,支持行業機構在上海落戶,爲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