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五大政策 待彭金隆定案

月初彭金隆展開的請益之旅,券商公會就提出當衝降稅常態化。先前財政部認爲租稅優惠常態化,違反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後金管會決定向財政部提出延長五年建議,但證券業者的期盼是走向常態化,此案將是彭金隆上任後須與財政部繼續協調的政策。

銀行公會極力爭取調降金融營業稅,金融營業稅2%撥入金融特別準備金,及需要充實國庫,總稅率拉高到5%的部分,將在今年底落日,日前金管會已向財政部提出建議,希望從5%降到2%,且已累積在金融業特別準備金約2,000億元,不要收回國庫。彭金隆上任後,預計仍要與財政部溝通,決定此案能否依此建議送政院。

投信投顧公會爭取臺版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即投資額外的報稅扣除額,被財政部以不宜用稅賦獎勵特定產業,連年闖關失敗;但業者期盼政府能夠比照大陸、日、韓等,提供投資帳戶誘因,培養國人靠自己投資累積退休金的習慣。

另金管會日前已委外研究虛擬資產專法將在9月出爐,屆時彭金隆將決定立法與否,及可能的管理方向與草案內容。

至於嚴管金融大股東干政,金管會去年4月預告金控法修正草案,對大股東干政增訂可處最高5,000萬元罰鍰、限制其表決權、限制或者停止其直接、間接參與公司經營、或命其限期內處分持股,但預告期間金融業反對聲浪大,最終只保留最高罰5,000萬元罰款。此案去年送行政院卻沒完成討論,彭金隆上任後必須再次送政院討論,是否會繼續推動?以及除罰鍰外是否還會希望有其他限制手段,備受金融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