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飾漲破千元,年內漲超200元,黃金的邏輯在哪裡?

說起最近的黃金價格走勢,讓人最大的感覺是看不懂,但是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這不黃金好不容易跌下來兩天又開始進入了大漲,金飾價格漲破千元,年內漲超200元了,讓人不禁想問這黃金的邏輯到底在哪裡?

一、金飾漲破千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隨着國際金價站上3200美元/盎司關口,國內金飾價格也升至歷史高位。

4月11日,周生生足金飾品價格達到991元/克,周大福足金、週六福足金999的飾品價格均爲990元/克,週六福足金999.9價格則達到1010元/克。金投網顯示,今年1月2日,周生生每克黃金報價803元,據此計算,金飾漲價超200元/克。

值得一提的是,現貨黃金和COMEX黃金於4月7日均一度跌破3000美元關口。當時,周生生足金飾品標價爲912元/克,短短四日內累計漲近80元。

上海黃金交易所10日發佈公告稱,近期國際形勢複雜多變,貴金屬價格波動較大,市場風險加劇。請各會員提高風險防範意識,繼續做細做好風險應急預案,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同時,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範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也不怪黃金交易所着急出來公告,從邏輯來說,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2021年,金價整體和美國實際利率呈現負相關的關係。

但2022年後,這個黃金交易邏輯似乎被打破了。據招商期貨統計,2022年以來,美國實際利率(10年國債收益率-通脹預期)上漲了318個基點,至2025年4月10日的2.21%。按照以往的規律,金價或會下降。但2022年以來,金價已漲超68%。

據證券時報的報道,面對強勢的黃金價格走勢,不少投資者開始紛紛計算手中黃金的保值程度,有人選擇繼續持有,也有人趁機出貨。

有水貝的商家告訴作者,最近黃金金飾回收量環比3月又增長近20%,許多消費者拿着金飾前來諮詢。不過,作者發現,黃金回收價格與售價之間差價也越來越大,目前水貝市場的回收金價與售價的差距達到25元左右。而在過去,該差價多在10元左右。

“黃金回購價格一般會參考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實時金價,正常的回收報價範圍是在實時金價的基礎上自主減價,消費者在做出決策前應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和回收政策。”有黃金回收商表示,“雖然黃金價格越來越高,但面對震盪的行情,我們當天回收的黃金都會當天出貨,不敢持金過夜。其實,我們也很糾結,這麼強勢的金價表現還真是少見。”

二、黃金的邏輯到底在哪裡?

當前,黃金的急漲大跌似乎完全沒有邏輯,黃金價格上漲的背後邏輯究竟何在?真的黃金已經開始進入隨機漫步的狀態了嗎?

首先,黃金經濟波動下的傳統避險邏輯並未改變。長期以來,黃金作爲經濟穩定發展的反向指標,其價格走勢與經濟環境緊密相連。從歷史數據來看,當經濟處於穩定增長階段,各類風險資產表現良好,投資者傾向於將資金投入股票、債券等領域,以追求更高的回報,此時黃金的吸引力相對下降,價格往往走低。

然而,當經濟進入不穩定、波動加劇的時期,情況則截然不同。經濟波動意味着風險增加,不確定性上升,投資者對資產的安全性和保值性需求大幅提升。黃金因其獨特的屬性,成爲投資者避險的首選資產之一。它不依賴於任何國家或機構的信用,具有全球通用性和價值穩定性,在經濟動盪時期能夠有效抵禦風險。例如,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美國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倒閉,股市暴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紛紛拋售風險資產,大量買入黃金尋求避險,導致黃金價格在短短一年內大幅上漲。在當前的全球經濟格局下,這一邏輯依然在起作用。

近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不斷升級,加徵關稅、貿易限制等措施頻繁出臺。這些貿易摩擦不僅影響了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了嚴重衝擊。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面臨着諸多不確定性,投資和消費信心受到抑制。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爲了規避風險,紛紛將資金轉向黃金等避險資產,推動了黃金價格的上漲。此外,經濟政策的隨意性也是導致全球經濟波動的重要因素。某些國家爲了刺激經濟增長或應對國內政治壓力,頻繁出臺各種經濟政策,這些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當經濟政策出現較大變化時,投資者往往會感到迷茫和不安,爲了保護自己的資產,他們會選擇買入黃金等避險資產。

所以,避險邏輯並沒有發生改變,這是我們認知當前黃金價格的重要基礎,這一點大家必須要牢記。

其次,黃金與美元強綁定邏輯逐漸失效。從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黃金與美元就呈現出強綁定的狀態。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規定 1 盎司黃金等於 35 美元,各國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這一體系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同時也使得黃金價格與美元緊密相連。此後,儘管佈雷頓森林體系在 1971 年解體,但黃金以美元計價的傳統延續下來,黃金價格的波動在很大程度上與美元波動相關。一般來說,當美元升值時,黃金價格往往下跌,因爲投資者可以通過持有美元獲得更多收益,對黃金的需求減少;當美元貶值時,黃金價格通常上漲,投資者爲了避免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會轉而投資黃金。

然而,近年來黃金與美元的這種強綁定邏輯逐漸失效。特別是各國央行大幅度持續增持黃金,使得黃金與美元脫鉤的趨勢逐漸明顯。據大衆日報的報道,近15年來,全球央行持續淨購黃金。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央行購金量同比增長54%,全年購金規模連續第三年突破千噸。今年1月,全球央行淨購黃金爲18噸,最大的黃金機構買家是烏茲別克斯坦央行。2月末,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增至7361萬盎司,實現連續四個月增持。

各國央行增持黃金的邏輯也很簡單。在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各國央行通過增持黃金來優化外匯儲備結構,降低對美元資產的依賴,以分散風險。黃金具有超主權貨幣的屬性,被全球主要經濟體所接受,增加黃金持有量能夠增強本國貨幣的信用,爲本國貨幣推進國際化提供底層支撐。此外,部分發展中國家黃金儲備佔國際儲備的比例偏低,有動力通過增持黃金來優化國際儲備結構。隨着各國央行不斷增持黃金,黃金的價格走勢逐漸呈現出去美元化的特徵,不再完全受美元波動的影響。

第三,黃金本身的稀缺性更加大了黃金的波動性。如果說避險邏輯是不變邏輯,美元綁定失效是變化邏輯的話,黃金的日益稀缺則成爲了客觀的波動原因,黃金具有獨特的理化屬性,這些屬性決定了它在人類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黃金並非地球自身的產物,而是超新星爆發帶來的沉積。這種獨特的來源決定了黃金在地球上的儲量是有限的。與其他金屬相比,黃金的形成過程非常特殊,需要極端的宇宙環境和漫長的時間。從全球黃金儲量來看,雖然目前已經探明瞭一定數量的黃金資源,但相對於其他金屬來說,黃金的儲量仍然相對較少。

同時,隨着時間的推移,黃金開採日益艱難。許多地方的金礦已經深入地殼深處,開採成本不斷上升。一方面,深部金礦的開採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這增加了開採的固定資產投入。例如,深部礦井需要更強大的通風系統、提升設備和安全防護設施,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深部金礦的開採效率相對較低,單位時間內開採出的黃金量相對較少。而且,隨着環保要求的提高,黃金開採過程中的環境治理成本也在增加。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導致黃金的供應稀缺性還在上升。在需求不變或增加的情況下,供應的減少必然會推動黃金價格的上漲。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就可以發現,黃金價格的邏輯正在走出傳統規律,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黃金投資邏輯的變化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投資者在進行黃金投資時,需要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政治格局以及黃金市場的動態變化,充分評估風險,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 對於黃金市場的參與者來說,適應這種變化,理解新的投資邏輯,是在當下黃金市場中真正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