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打火山王 不畏拮据拼救人

週刊陳彥廷

擔任二○一二年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評審的陳金蓮這麼評價他:「全世界最高薪職業引水人,他的價值在於港區水面下哪邊藏着大石頭,他都知道。而吳寶龍,就是山上的引水人。」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五日凌晨,位於新北市中和的慈民安養院冒出濃煙火苗,二十八歲的中和消防分隊隊員吳寶龍率先衝入火場,他和另一名夥伴將受困老人一一抱出。

就在第五趟時,夥伴因體力不濟滑倒,吳寶龍一手拖着他,一手繼續抱着老人跑向出口。「救我!」一位老太太忽然拉住吳寶龍的消防衣,吳寶龍只能吃力回答:「我先抱她出去,馬上回來。」但就在他們步出火場的同時,無情的火舌竄出大門,吞沒整座安養院。吳寶龍跌坐在地,背後傳來火場內的陣陣哀號聲,而他再也進不去火場了。

「那是我救過最多人的一次,但完全高興不起來。我們只有在沒人傷亡的情況下完成任務,才真正有成就感。」二○一二年,救人無數的吳寶龍獲頒銓敘部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然而此刻,十四年前的火場哀號聲,仍舊迴盪在他耳際

一二年十二月底的週五晴朗午後,臺東森林公園內,一艘鮮紅搜救艇在湛藍的湖面劃出白色水痕。吳寶龍抓着龍頭,熟練地擺動身體,利用重心將船艇側緣緩緩靠岸,一位同事上前與他替換。「不要看我們好像在玩,船尾其實很難控制!」吳寶龍踏上岸邊時一面說道,「如果平常不反覆練習,要救人才發現問題怎麼辦?這種事不能開玩笑。」說話時微皺的眉毛,勾勒出吳寶龍認真而剛毅的臉龐

建立新制度 提高救災效率

二○一○年吳寶龍接任特搜分隊長,馬上實施連串制度改革。包括每日清晨六點的嚴格體能訓練,以及每天下午的滿滿課程:週一救助模擬訓練,週二與週四器材操作與保養,週三山難訓練,週五水域訓練。吳寶龍並依自己多年經驗專業知識,將車禍救難、山難處理等各項勤務,建立一套套SOP,這都是特搜分隊過去從未實施的創舉。

爲了使新制度順利運作,吳寶龍甚至向消防局長直言,請他協助調離兩位尸位素餐的同事,「我們是工作最危險的分隊,不該讓別人承接他們的工作、承擔他們的風險。」吳寶龍解釋。

講求效率的吳寶龍,不斷利用自己豐富救災的經驗、簡化救災程序,並建立標準流程;這讓他能在各種災難場合,迅速救下無數傷患與受困、受難者

攤開吳寶龍的救災事蹟,從大小火災、車禍、山難,到九二一大地震、莫拉克風災大鵬空難搜救,都看得到他身先士卒的身影。

○九年莫拉克風災時,擔任太麻里鄉大溪村村長的臺東縣鄉民代表天生回憶:「那時大家將近三天沒吃東西,通信、電力、交通都中斷,可以說叫天天不應,吳小隊長的出現,真的太振奮人心了!」

當時,吳寶龍領着八名隊員,帶着救災物資步出直升機,迅速展開救援行動。邱天生描繪當時的艱難:「他們揹着繩索、救難器具,還要扛糧食物資,路都斷了,只好用走的,他們就這樣來回四個部落,好幾個山頭耶!」吳寶龍在三天之內成功救助二十五名傷病患,並完成另外三十六名災民的安置工作。

「沒有路沒關係,吳寶龍會自己開出一條山路!」警察大學消防學系陳金蓮教授這麼說,「他有最豐富的救災知識,又對臺東山區瞭若指掌,能在沒路,甚至給錯路標的狀況下找到目標。在臺東,吳寶龍就是山王。」

富有正義感 散發領袖氣質

即使今日成爲功勳輝煌的救難英雄,吳寶龍並非自小就將救災當作志業。小時候受職業軍人父親的影響,吳寶龍夢想成爲空軍飛行員,無奈報考軍校卻未通過視力檢查,夢碎之際他只希望習得一技之長,儘快經濟獨立。

雖然家境尚屬小康,但吳寶龍在高一就靠自己的汗水賺取學費生活費。在稻穀收成期,他利用週末替家中種稻同學撿拾稻穀、攤開曝曬,「我同學住關山,我星期六早上從臺東市搭火車到關山,當天工作完再搭回來,隔天早上又過去。扣掉車錢,我一天賺四百多元,雖然不多,卻是我人生中第一份薪水。」接着吳寶龍每個暑假都到北部打工,待過電子廠紡織廠,當過木工與麪包學徒。(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838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