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誰背叛了孫中山? 一年消失2900億稅收

「房地產實價課稅最快明年就會上路!」財政部長張盛和的一句話,引起產、官、學界一陣激辯。三十年來,政府不只一次嘗試實價課稅;三十年來,部長下臺、業者叫苦、民衆反對...,沒有一次成功。

文/今週刊

臺灣不得不改的房地產稅制改革

在現今房市亂象下,臺灣的房地產稅制不公,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臺灣的房地產稅制,源自於孫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權漲價歸公」,讓土地的利益全民共享。但是這個理想,卻在現行扭曲的稅基制度下變了調。《今週刊》特別和「參玖參公民平臺」合作,邀集中研院院士學者,提出不動產稅制的改革方向。究竟,房地產改革到底要怎麼走?實價課稅又該怎麼實行?

房屋持有稅低 是政府德政嗎?

一棟臺東市區的舊房子,五十坪的三合院市價約七百萬,看了稅單地價稅三千、房屋稅三千五,每年要繳新臺幣六千五百元。算一算,每年持有稅的實質稅率(應繳稅額財產市值)只要○‧○九三%。另一棟中正區的豪宅,市價約一億三千萬元,每年就算加上豪宅稅,這棟豪宅的房屋稅和地價稅也只要九萬元,實質稅率卻只有○‧○六九%。也就是說,以不動產的真實價格來看,臺東老房子租稅負擔竟比豪宅的富豪還高!政府想透過豪宅稅提高持有成本的政策,完全無效。

地價稅的依據是「公告地價」來計算、房屋稅則是「房屋公告現值」,兩者,都和不動產的真實市價無關。房地產賦稅公平,就在這樣的習以爲常下悄悄滋長。這你我都沒感覺的不公平稅制,不只是造成房價主因,將大量資金導向房地產,也影響了臺灣的總體經濟

稅基太低 有錢人繳的資本利得稅超少

參玖參公民平臺執行長楊筱玲說:「臺灣的不動產稅不是德政,而是幫有錢人省下上千億稅額的惡政!用實例計算,一位高階主管工作五年收入二千五百萬,和持有不動產五年獲利二千五百萬,所繳的所得稅相比,薪資收入是五百六十萬元,但是賣房子賺的錢只要繳一百五十二萬元。」換言之,上班繳的稅,是炒房所繳的三倍!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說:「過去十幾年,臺灣貧富差距最大的主因,就是房地產稅制。有錢人繳的稅低的不合理、低的誇張。」彭信坤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房地產稅制,並在中研院的《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中提出房地產財稅改革方向。結果這篇建議書,一砲打響房地產改革,掀起一場風暴。媒體紛紛把麥克風塞到財政部長面前,張盛和才終於透露要着手改革。

稅基太低 是誰造成的?

臺灣的不動產稅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問題就出在臺灣落後的稅基評估方式。不動產學者楊松齡分析:「孫中山先生的漲價歸公精神用意良善,因爲早期地價和房價的認定,沒有達到先進國家的水準,沒辦法掌握市價,所以政府就用公告地價、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來替代;但是這樣假的稅基與市價差距實在太大,漲價歸公已經變成『漲價歸私』了。」…【本文未完,尚有2651字,可於今週刊官網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