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財”評·新年新“得”:存款利率持續調降,分散投資守好錢袋子!

經濟導報見習記者 李淑楠

2023年9月,我成爲了一名理財新人。我爲什麼主動加入這個羣體?主要原因應該是存款利率的一降再降吧。

我的理財之路起始於幾位購買基金的好朋友。他們購買基金後由於工作忙缺乏時間打理,然後無一例外地虧損了。

大家理財的初衷無非是想“錢生錢”,可是選擇通過哪種方式理財、購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對於新人來說,都是有點頭疼的問題。這個新人也包括我。

我是怎麼規劃自己錢包的呢?

首先,我很明確自己的目的和底線:我想跑贏定期存款利率,但不願意冒險。

由於缺乏經驗,理財前我需要“貨比三家”,更需要專業人士幫忙規劃一下。

我選擇從存款利率較高的城商行下手,比如青島銀行。理財經理非常熱情,我也發自內心認可她的一些觀點。她告訴我,要配好“四筆錢”:一是保本的錢,存定期;二是投資的錢,可購買穩健型理財;三是要花的錢,選活錢理財,隨時存取;四是保障的錢,可投儲蓄型保險產品。

我部分採納了這位理財經理的意見。比如存一部分定期,買了一部分活錢理財。我入手的活錢理財產品是“天天開薪”,優點在於可以隨時提取(靈活),一元起投,放在裡面就有利息,且年化收益和一年定期差不多(目前看會比一年定期利率高一點),風險低。最重要的是,操作簡單,可以一直放着不用管,很適合時間寶貴的年輕人。類似的產品還有招商銀行的“招招寶”等。

前來銀行諮詢理財的以中老年人居多,中老年羣體又普遍比較保守。在跟銀行客戶經理的聊天中記者得知,2023年儘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是仍然阻擋不住客戶存款的熱情。很多客戶選擇直接存定期或者買國債,穩健型的理財與基金也比較受歡迎,因爲大家不願意承擔風險。

銀行的理財經理們很喜歡向顧客推銷保險理財產品。這類產品恰好迎合了客戶追求穩健的偏好,有一部分客戶(尤其是中老年人)會被成功營銷,轉而投資保險。但我不會選擇保險理財,我認爲保險是用時間換收益,而我們無法預知十年之後的利率。

黃金也是一種不錯的投資,但銀行似乎不太熱衷推薦金條,年輕人則更喜歡去首飾店購買飾品。在過去的一年,黃金挺“熱門”,而且比起基金等,其更容易引起女性羣體的關注。2023年金價漲得太厲害,要是年初入手了黃金,年尾也能賺一筆了。

一位證券公司的朋友告訴我,想跑贏通脹,必須承擔風險;行情不好的時候,往往孕育着大機會。在他的推薦下,我購買了一款中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低位買入的,後續確實盈利了。但我沒有追加,因爲我是個十足的風險厭惡者。所以,比起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每天老老實實地“蹲”幾塊錢的理財收益更適合我。

2023年股市情況其實並不樂觀,但國家已明確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各種利好政策頻出,所以還是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資本市場。當然了,理財炒股都要謹慎,“不要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