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杜甫”再登臺

馮遠征劇中飾演杜甫   (資料圖片)

千秋詩史杜,獨立自蒼茫。”9月14日,以一代詩聖題材歷史大戲《杜甫》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開啓新一輪排練,並將於9月23日與觀衆見面跨國慶假期共演出15場,滿足節日期間的文化消費需求。

《杜甫》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2019年創排首演的一部原創劇目,系編劇郭啓宏繼《李白》《知己》等作品之後,再次被搬上舞臺的一部聚焦詩人命運劇作。作品選取杜甫從“安史之亂”發生後直至去世這一段充滿坎坷的人生軌跡,通過其波瀾起伏的人生境遇展現詩人偉大精神世界

一部描寫文人的作品,如何讓它在舞臺上講故事的同時更有文化內涵,還要兼具可看性,《杜甫》爲此做出了多種嘗試。作爲該劇導演兼主演,馮遠征表示,該劇既有觀衆在舞臺上看到的浪漫寫意,讓人彷彿置身於詩歌的世界,也有如第六幕“夢中夢”等層層空間之下,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

爲了完成好新一輪演出,把最好的狀態呈現給觀衆,導演提前一個月就召集劇組集中排練。“排練不是恢復,而是要重新去挖掘人物,重新去理解人物。”馮遠征說。雖然之前已經有兩輪演出經驗,但重新排練後,劇組仍然拿出時間進行劇本圍讀,一字一句精雕細琢,細摳臺詞。因爲劇中對白並不是生活化語言,而是帶有半文言性質,如何讓演員說得清楚、明白,讓觀衆能夠入耳、理解,十分考驗功力

排練現場,既有觀衆熟悉的老演員,也有不少全新面孔。他們是一批剛進入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此次將在《杜甫》一劇中首度亮相。“通過參與這次演出,青年演員能看到北京人藝是如何創作的,這將幫助他們儘快融入。”馮遠征說,“我這一代就是由老演員帶着,在舞臺上摸爬滾打過來的,現在要帶着年輕人,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成長。這是北京人藝‘傳幫帶’的傳統。”

儘管要全面調度整臺演出,還要完成最核心的表演任務,但經過3年積累和打磨,馮遠征對這部戲顯示出相當的從容和自信。他也特意選擇在排練廳以新的身份――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黨組書記,與記者見面,體現了他對戲劇舞臺和演員身份的深厚情感

近日,馮遠征已被正式任命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70年建院歷史上的第五任院長,也是北京人藝有史以來第一位演員出身的院長。提及這個新身份,他表示這是一份責任大於職位工作:“如何把北京人藝的優秀傳統傳承下去,把藝術風格保持下去,同時還要有創新,讓人藝走進一個新的時期,是接下來我們要一起努力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