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A、TCL科技"漲價行情"之後 需關注這些公司

(原標題:京東方A、TCL科技漲價行情”之後,需關注這些公司技術和新產品情況,甚至到科創板尋找機會

記者 | 何豔

12月初,兩家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A和TCL科技股價創下年內新高。在3個多月前就預見到這輪行情的@唐史主任司馬遷,在接受《紅週刊》記者採訪時再發新的論斷。他說,面板漲價推動上述兩家公司大漲,但LCD面板(上述兩家公司主力產品)漲價已經漲得差不多了,“明年將是Mini LED的‘元年’”。

站在當下時點,@唐史主任司馬遷認爲,就整體科技股而言,科創50指數是未來最確定的方向,而且從2022年開始,中國市場上的絕大多數公私募基金產品都將無法跑贏科創50指數。

京東方A、TCL科技走了一輪“漲價行情”

需要跟蹤它們的技術演進和新產品銷售情況

《紅週刊》:您在8月份時談到今年消費電子最確定的方向是面板,等待面板漲價反饋業績。現階段看,您認爲面板漲價預期還能持續多久?

唐史主任司馬遷:面板價格能漲多久取決於需求端,現在排單已經排的很長了,接下來取決於這些單都平滑以後需求端的情況,因此還不好下結論

此前我們談到今年消費電子最確定的方向是面板,其依據就是面板漲價,導致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的業績放量。當然,從行業內兩家龍頭公司京東方A和TCL科技的股價表現也可以看出來,它們均在今年12月初創下了年內新高。

事實上,從面板尺寸結構來看,今年面板漲價比較多的是LCD大尺寸面板,而小尺寸面板今年並沒有怎麼漲價,反饋到上市公司身上,比如深天馬A這類以小尺寸爲主的公司,其股價表現就相對一般。

另外,從產品結構看,我認爲LCD漲價已經漲得差不多了,明年可能更多是Mini LED發力,從需求上看,明年將是Mini LED的“元年”,OLED明年的市場份額肯定也會有所上升,而Micro LED則可能要等到2022年。因爲Mini LED的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比如5G對8K,8K對Mini LED。而從選股的角度看,有兩個指標可以跟蹤,一是技術行不行,二是產品賣不賣得出去。

《紅週刊》:從產品尺寸和結構看,這是否意味着兩家面板龍頭京東方A、TCL科技漲價預期相對有限?

唐史主任司馬遷:實際上,如果大家只是將京東方A和TCL科技兩家公司看成面板企業,未免過於狹隘,它們的自我定位早已不僅僅是面板。京東方A的主要發展方向是物聯網、芯屏一體。TCL則通過大量收併購進行整合,比如公司前幾年將電視機裡的渠道商剝離出去,最近又將其買回來進行渠道整合,這意味着,以前是進行貼牌,現在則從渠道商拿到客戶,根據後端市場的需求來做。可以看出,在面板這個領域,這兩家企業做的大致趨同,而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是不一樣的,錯位的。

《紅週刊》:京東方A、TCL科技這類公司的定位,是一個長遠的戰略考量問題

唐史主任司馬遷:是的。當它們已經在一個領域立足並站穩腳跟,下一步就要考慮長期的賽道和增長問題了,這也是比較常見的巨頭擴張模式

比如互聯網巨頭在擴張過程中,經常會以不考慮利潤的方式去燒錢,就是爲了搶奪賽道。目前可見的國內幾家互聯網巨頭,從一開始的外賣業務到共享單車業務,都是燒錢的玩法,就是爲了搶流量和入口。而最近的賣菜業務,既燒錢又捱罵,但巨頭還是選擇“扎堆”,就是爲了不斷地拓寬賽道,只要錢燒進去,最後肯定會變成增速,如果沒有增長,是無法支撐估值的。

當然,除了互聯網企業,製造業企業也在擴張。比如寧德時代,已經成爲電池寡頭,但它並不是只做電池,而是大力擴張,比如通過定增“掃貨”上下游,聯合華爲、長安汽車開發電動車平臺,做底盤集成化,打算赴印尼建廠,利用當地豐富的紅土礦加工鎳等等。

這些企業無非是爲了鞏固或者強化自己的優勢,保持寡頭地位。京東方A、TCL科技的“路子”也是一樣的,它們的擴張模式,就是爲了搶佔賽道。

明年科技股投資最大的難題是標的普遍較貴

參與科創板機會或是最佳選擇

《紅週刊》:聊完了消費電子領域的面板,其他方向,哪些變量最值得關注?

唐史主任司馬遷:一些消費電子企業,已經出現了汽車電子業務增加的趨勢,這在今年三季報已經體現得很明顯了。從最近的一些市場情況也可以看出來,比如芯片、8寸晶圓出現供貨緊張的局面,就是因爲汽車的小芯片用12寸晶圓來做稍顯“浪費”,所以很多用了相對便宜的8寸晶圓,這就是汽車電子增量已經開始出現的跡象。

當然,基本盤還是消費電子,接下來就要看汽車電子的佔比究竟有多少。事實上,功率半導體表現得就非常明顯,因爲它在電動車裡面用的相對更多。在資本市場上,三季度之後,功率半導體也走出了一輪行情。可以看出,功率半導體、IGBT被熱炒,就是汽車電子開始高景氣的一個表現,未來,消費電子會有一個向汽車電子滲透的過程。

另外,2021年1月1日,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擬正式實施,因此,明年自動駕駛L3級別在售價25萬至30萬的中檔車裡將成爲主流,比如Model3、小鵬等都是L3的水平,L3或者L2+水平的車會越來越多,這就意味着對電子類元器件的需求會大增。這時候,就要觀察這些廠商轉型快不快,如果轉型快,就能吃到汽車電子的增量市場。

《紅週刊》:近期科技股表現比較低迷,您怎麼看當前及明年科技股的行情?

唐史主任司馬遷:科技股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太貴了,無論是芯片、半導體,還是汽車、新能源等等,基本上都是從底部擡升起來的,估值擡升之後,使得投資標的失去彈性,失去彈性,也是A股美股化、港股化的一個標誌。

當然,這不僅僅是科技股的問題,消費股也是如此,但凡是能看得上眼的好資產,沒有不貴的。科技股裡面,也就5G還稍微便宜一點,當然,這個便宜也是相對的。這是明年投資上遇到的最大的問題。

《紅週刊》:明年的機會在哪個方向?

唐史主任司馬遷:明年大的機會應該在科創板。現在大家都盯住科創板的缺陷,說它沒有流動性。但換個角度想,科創板沒有流動性動不動都能達到10倍PB,如果注入流動性之後,豈不炒的更厲害。

所以現在根本不是討論給科創板注入流動性的時候,現在應該趁着流動性還能支撐住的時候,把3000多家排隊企業裡面的好標的挑進來,趁着流動性不足時跌一跌,機構該建倉的也都去建倉,之後再來討論流動性。

明年科創板還會有很多好公司上市,流動性又會把這些公司選出來,隨着新股不斷髮行,使得科創板整體估值變得相對便宜一些,就會有迴歸均值的機會,也就到了配置的好時機。從2022年開始,中國市場上的絕大多數公私募基金產品都跑不贏科創板50指數。

《紅週刊》: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科創板依然有門檻。

唐史主任司馬遷:是的。事實上,我認爲明年科創板最穩當的機會在於科創50ETF。這對於普通投資者正好也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科創板50成份指數由科創板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50只股票組成,反映了最具代表性的一批科創企業的整體表現。

簡單地理解,誰塊頭大,指數編訂時就會被選進來。誰會塊頭大?買的人多了,流動性好,相對來說塊頭就會大。所以,好公司就會被錢選出來,也就是所謂的交易量,最終體現爲市值。也就是說,指數的編訂方式本身就會選出最好的50家公司,而最好的50家公司組成ETF,這種方式選出來的ETF下跌空間也就比較有限了。科創板現在有200家公司左右,明年可能到400家左右,從這400家裡選出最好的50家公司,接近十里挑一。這是普通投資者從現在到2025年或者2027年應一直堅守的領域。

下一個騰訊、阿里在科創板

《紅週刊》:爲什麼可以看到科創板指數基金未來5年甚至7年的長週期機會?

唐史主任司馬遷:現在至2025年或2027年是中國跟美國經濟可以實現持平的時間週期。現在我們追趕美國到了70%左右的位置,接下來還有30%的差距,可以跟美國拉平。這個差距靠茅臺、中國平安等這類企業肯定是不現實的。之前從百分之四十幾到百分之五十幾,我們還可以說靠華爲、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接下來,就要靠科創板裡挑出來的一批優質企業。

拉長時間週期看,如果科創板裡有500到700家上市企業,從中挑出最好的50家企業組成科創50,從這50家裡再挑出最好的5家企業,只要有一兩家達到阿里或騰訊的高度,那就會產生巨大的回報。

事實上,科創板50指數的編制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模式,也即納斯達克的模式,誰強誰進來,不好的不斷被淘汰,給到最好的流動性和估值,不斷強化巨頭。但凡進來一家好公司,排名能排到第50名,就把前面的擠出去一個。相當於交易所爲投資者選股。

《紅週刊》:未來科創板誕生下一個騰訊、阿里的可能性大嗎?

唐史主任司馬遷:如果科創板堅持優勝劣汰,不斷淘汰差的公司,給好公司足夠的空間,市場化程度更高一些,支持它們募資併購,不斷培育,做大做強,下一個巨頭指日可待。就拿現有的科創板公司中芯國際爲例,如果能成功實現技術迭代,它就有望成爲下一個“臺積電”。臺積電帶出來了多少“小弟”,華爲又養出來了多少供應鏈的公司?它們並不是阿里、騰訊這類互聯網公司的模式創新,而是實實在在的硬科技,真正的科技創新,科創板的定位也就在於硬科技創新。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