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不夠用...裡長自掏腰包買康乃馨 北市民政局擬調整裡鄰建設金

臺北市2009年起針對市內436個裡,每年補助30萬元的裡鄰建設經費,用於硬體修繕或舉辦課程活動,但隨着物價上漲,有里長認爲應調整增加,議員指出新北、桃園都已調高至60萬元,北市應跟進,並依裡的大小、人口數分級距給經費。圖/許立丕提供

臺北市2009年起針對市內436個裡,每年補助30萬元的裡鄰建設經費,用於硬體修繕或舉辦課程活動,但隨着物價上漲,有里長認爲應調整增加,議員也直言,新北、桃園都已調高至60萬元,北市應跟進,並依裡的大小、人口數分級距給經費。民政局表示,目前朝兩方向研擬,分別是基準經費增加10萬或級距計算重新調整,預計下會期前拍板。

鍾佩玲表示,目前桃園市、新北市裡鄰建設經費爲60萬元,但臺北市從2009年起裡內建設經費基準30萬,她認爲,裡鄰建設經費是用於裡內修繕、課程活動舉辦等,建設經費多寡也影響里長可做的服務有多少,臺北市預算規模不輸桃園、新北,也應調整調高經費,讓里長可用這筆錢,讓裡內得到更多回饋。

鍾佩玲指出,北市共有436個裡,但每個裡規模大小不一,依現行制度民政局經費基準爲30萬,並參考人口、土地面積、土地現值列出級距,但實際查資料發現,其中有8個里人口超過1萬人,但天花板也僅拿40多萬,級距不明顯,對大里不公平,或許臺北市的裡較多,若要一次調整市府編列預算上會有考量,但針對大里部分,應將級距拉開,突破天花板。

民政局自治行政科長方英祖表示,各里基準爲30萬元,但會依照人口數、面積及固定里民活動場所公告土地現值爲基準增加經費,目前北市有8個里人口數超過1萬人,共有5個裡拿40萬元以上,雖建設經費比桃園、新北少,但北市額外針對沒有活動空間的裡,每年補助36萬,讓其找點承租,大約有200多個裡有領該補助。

方英組說,考量裡內建設經費已多年未調,內部目前規畫朝兩個方向研擬,一種是將現有基準經費統一調高到40萬元級距不做調整;另一種則是維持現有基準30萬,但將級距計算公式調整,讓大小裡每年拿建設經費有區隔,預計會在下會期擬定方案,編列預算送議會。

內湖區金湖裡長邱金波表示,裡內人口數較多,受限經費活動只能少辦一點,若市府能勾將經費調整,自己樂觀其成;士林區義信裡裡長許立丕表示,裡內一年可拿到30萬,「但都花到透支」,連昨天舉辦母親節活動康乃馨都自己買,他建議還是應採統一調整方式,有些裡雖人口數多、土地較大,但人口流動快速,未必用得完,但像他的裡就在士林夜市旁邊,舉辦活動很多,開支也比較大。

臺北市每年補助30萬元的裡鄰建設經費,但已多年未調整,里長也直言經費都花到透支,連母親節康乃馨,都是自掏腰包買的。圖/許立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