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睡醒突然「說不出話」 腦血管狹窄讓他「失語」了

警官睡醒突然「說不出話」,血管狹窄讓他「失語」了。(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56歲的徐警官原本就是血壓糖尿病患者,去年8月清晨醒來,發現「有口難言」,經送醫檢查,發現罹患急性缺血腦中風合併失語症。部立嘉義醫院評估後,決定利用微創技術,在其左側狹窄的動脈處裝支架,術後恢復良好,一般人幾乎無法察覺其失語症。徐警官也說,「做完手術的第二天,我覺得我的任督二脈被像被打通了!」

徐警官的太太表示,先生在中風之初,院方是先給予抑制血小板藥物控制血壓,但服藥半年後,其左側中大動脈狹窄情形依然惡化,經血管攝影,更發現其左側大腦中動脈狹窄程度高達90%,狀況危急。

部立嘉義醫院陳啓仁院長在評估後,決定用「腦血管微創團隊」,對其進行顱內動脈支架放置,從鼠蹊部輸入支架,撐開血管壁、減緩在狹窄機率。徐警官在術後第2天狀況就有明顯改善,術後第5天即出院。現在不僅功能恢復良好,就連手腳冰冷情形,也大爲改善。

▲部立嘉義醫院於去前11月成立腦血管微創團隊。(圖/記者嚴雲岑攝)

腦中風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並且有逐漸年輕化趨勢,一位中風的住院病人,每日平均會增加該家庭4358元的成本,約佔家庭總收入12%,對一般家庭造成沈重負擔。在部立嘉義醫院成立「腦血管微創團隊」前,南部民衆若出現腦血管狹窄或缺血性中風,僅能北上求醫,或靠服用抑制血小板藥物治療。然而,並非所有人藥物治療均口湊效,每年中風在發生率仍高達18%。

爲有效降低顱內動脈狹窄的中風危險,部立嘉義醫院腦血管微創團隊,於2015年11月引進「顱內動脈專用支架治療技術」,透過全身麻醉方式,從病患鼠蹊部血管輸入支架,國外臨牀經驗證實,此技術可將手術風險將至5%,平均每年中風的再發生率也可降至6.1%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比藥物至了更佳。

陳啓仁表示,腦血管微創團隊是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影像醫學部、神經血管介入等科別組成。目前提供的支架可分爲冠狀動脈氣球擴張是支架與顱內自膨式支架2項,手術費用可申請健保給付,惟支架需要自費,顱內與心臟支架分別爲10萬與2萬元。

▲顱內自膨式支架。(圖/記者嚴雲岑攝)

陳啓仁提醒,顱內動脈狹窄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族羣,特別是有煙癮、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有中風家族史的民衆,若發現有視力視野的短暫缺損,或者暫時的肢體無力語言困難,就應該儘快到醫院做影像檢查,「哪怕是一陣子就恢復,也不能掉以輕心」。若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0%,且服藥3個月後仍有腦缺血癥狀或輕微中風者,就可考慮進行支架放置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