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一拍380億無人投標 戴德樑行仍樂觀「投資人很有興趣」

京華城早期因「球型建築設計」吸引大家目光,但今日卻流於無人投標現狀。(圖/記者陳韋帆攝)

記者陳韋帆/臺北報導

臺北市松山區的「京華城」在民國90年風光開幕,當時因特殊的「球型建築設計」成功吸引大家目光,之後歷經風災、改建等風波營運狀況似乎不如開幕時的風光,在年年虧損的狀況下,股東在今年2月26日召開股東會時,提出修改動線、改建等建議,但最終還是以「處分資產」爲首要目標委託戴德樑行」就在今(12)日公開標售結果無人投標一拍流標。戴德樑行仍表示,投資人有極大興趣以及意願。臺經院副研究員劉佩真則表示,以京華城現狀而言,除了壽險公司較有可能出手,但規劃評估貿易戰因素,都會影響投標意願。

戴德樑行表示,該公司受「京華城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辦理本次國際招標會,今日經監標律師及相關工作人員共同確認,投標截止時間即2018年12月12日下午二時止,共有四組領標人但並未實際投標,經戴德樑行進行開標且已由主席宣佈流標,本公司分析投資人未能實際投標相關原因如下:

1. 因未經原結構設計師說明,導致不瞭解關於重新興建時應如何保留價值高達 63億的地下室的實際工法

2. 對於本招標案基地容積率恢復爲678.91%之行政訴訟的勝負結果沒有把握。

3. 不清楚關於繳交回饋金後得申請恢復第三種商業區允許申請50%住宅使用項目一事

雖然最後未能及時投標,但顯見投資人對於本案有着極大的興趣及意願。關於本案後續作業爲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確定不會採取議價方式進行。第二次標售底價及開標時間必須等待業主12月13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後即對外說明。

「京華城」開幕時對於不少6、7年級生而言,正值高中青澀之際,如同「我的少女時代」的回憶!但時過境遷卻淪爲「投資人」連拆除、改建都覺得麻煩的建物臺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劉佩真分析,京華城的交通動線不良,又不如同「信義、忠孝商圈」具有羣聚帶動發展的效果,在兩大商圈夾擊下,導致現在的蕭條。

臺經院副研究員劉佩真分析,目前京華城投標門檻設置爲380億元,對國內投資人而言「壽險業者」較有充沛資金投標,但評估未來利率可能「止跌回升」,風險考量投報率就會希望更高,再加上5,000坪以上的基地「規劃評估」也需要時間,所以可能因此導致投標延後

此外,由於此次標售採「國際標」方式進行,對於國外投資者而言,考量「國際動盪」、「政治」等因素,又適逢「中美貿易戰」,都是導致國際投資人不輕易出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