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鄭慶東: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涌現出一批人文經濟典型案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李振 深圳報道

5月24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分論壇在廣東深圳舉辦。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在演講中表示,文化和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兩個輪子,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經濟發展爲文化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文化發展賦予經濟發展深厚的人文價值。

鄭慶東發現,人文與經濟是在良性互動中推動各自高質量發展的,如今已經涌現出像深圳、杭州、蘇州、成都等一批既有歷史文化傳承又有高科技創新的人文經濟典型案例,創造了人文與經濟共生共融的豐富實踐,也探索出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們要堅持文化與科技雙向賦能,加快形成文化的新質生產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發展的今天,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必將極大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爲文化產業提質增效、加快形成文化新質生產力提供新的動能,爲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鄭慶東說。

鄭慶東還發現, 近年來文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特別是文旅產業在業態、產品、市場等方面蓬勃發展。一波波“網紅城市”持續涌現,激活了旺盛的文旅消費需求,開闢了充滿想象力的新賽道。我們應堅持人文與經濟共生共榮,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創造文旅應用新場景,打通吃、住、行、遊、購、娛全鏈條,配套創新文化產業新體驗、新產品、新IP,延伸文化產業鏈,推動文化產業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共生共榮。

“我們要堅持文化與經濟融合互動,以文化產業繁榮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在當前擴大國內需求、激發有潛能消費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要成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量,促進經濟活躍,推動消費升級。”鄭慶東說。

除此之外,鄭慶東還發現,當前“文博熱”“非遺熱”“傳統節日熱”蔚然成風,國潮文創、古風漢服成爲新時尚,文化帶動經濟發展,滋養人民精神,構成人文經濟新形態。“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產業使命光榮,我們既要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養分,又要切實承擔起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和創新創作的歷史責任。”

鄭慶東認爲,我們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推動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和“活化性利用”,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能“活起來”、“火起來”、“潮起來”;要找到傳統與文化的結合點,以創新方式拓展開發文創產品、文博旅遊、非遺旅遊、研學旅遊、紅色旅遊等文化新產品、新業態,充分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經濟屬性和社會價值,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傳承;要推動精品文化產品走出去,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