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不難理解,難的是自我否定

經濟學非常難、非常複雜,非常精妙,邏輯演繹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有一種希臘式的理性之美。

但是難和複雜,並不是說無法理解和接受 。 我以前就是經濟學文盲, 幾年來從零開始學習, 接受和理解 起來 並沒 有什麼障礙。 因爲 真實的人的行動的經濟學,並非建立在空中樓閣的“一般均衡”之上,而是通過邏輯推演,理解真實的人的行動規律和社會運行機理。

所以雖然學起來 很吃力很燒腦, 但是 從基礎學起,每一步都會不由自主地 感嘆: 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嘛! 那種被邏輯思維征服、 看懂政治經濟現象的本質、 拋棄過去錯誤認知 、明白過往的自己就是一個sb的醍醐灌頂的感覺,真的是爽透了。

當我們看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結論時,最好先不要急着否定,而是先停下來,回頭看看它的推導過程,如果前提正確、推導無誤,那麼推理結論無論有多麼令人不快,也應當去接受它。因爲邏輯是“恆真”的,人應當服從於邏輯,這就是理性所扮演的角色。

如果一個人連邏輯都不承認,照希臘先哲們的說法,那就是沒有理性,瘋了,不是人!

可是大部分人都受到情緒和立場的支配,不喜歡周延而“冷峻”的邏輯推理。他們面對經濟學通過嚴密邏輯推理給出的結論,只要不符合自己的偏好,第一時間做的事情就是“ 不看不看就不看,不聽不聽就不聽”。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爲人有理性,可以超越情緒、立場、經驗,去認知事物。那些“不看不聽”的人,放棄了理性而成爲情緒的奴隸,他們不知道,自己 錯過了什麼。

當今世界,最反經濟學的,是那些人呢?

是經濟學家。

爲經濟學家的提供就業崗位的,是誰呢?最主要的是政府,以及公立機構。多數經濟學家都有一顆“帝王心”,他們要“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讓自己的政策綱領爲政府所用。所以大多數經濟學家搞出來的,都是政策綱領,而不是經濟學。

什麼是政策?

政策就是分錢啊!你們倆人在自由交換,需要一個政策嗎?不需要的。只有要干預你們之間的交換的時候,才需要政策。這個本質已經決定了,多數經濟學家,給出的多數政策,都是反經濟學的。

他們可能知道,真正的經濟學說的是對的。比方說耶倫,她就是經濟學家,她怎麼可能不知道自由貿易有利於雙方、怎麼可能不知道所謂的產能過剩,就是信貸擴張、產業補貼等干預主義的結果呢?她知道。

比方說任澤平,他能不知道生孩子是家庭的事情嗎?能不知道發兩萬億補貼生育,就是秘密的搶劫嗎?他也知道。

但他們都要服務於政府。你天天在人家耳旁說這些經濟學原理,就相當於天天打人家的臉,就是 要他們承認 自己錯了,就是要人家 宣佈自己的過往就是一場笑話。 那是萬萬不可的。所以他們的第一動作就是,否定經濟學, 由此爲自己的過去找到意義。

而且關鍵的在於,這關係到經濟學家的飯碗。承認自己錯,可能讓自己過去的研究一文不值,從此聲譽掃地,再也找不到飯碗,拿人錢財如殺人父母,所以他們是萬萬是不會承認的,反倒是必須發起反擊,將經濟學打爲歪理邪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和穩定收益。

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其實都是這麼幹的。我們全都在進行數理經濟學的研究,皓首窮經地從各種數據中 搞了這麼多模型,把人搞得像石頭一樣穩定,像計算機程序一樣一成不變,看起來是那麼精密、精妙和科學。 由此, 拿了那麼多課題經費, 寫了那麼多論文,評了那麼多職稱,你現在說,這都是胡搞。你是來砸場子的嗎? 全世界都在這麼搞,就你能? 這時候,他們不但不會把你視爲正確,反而會視爲全世界的公敵。

你看,在立場和利益面前,經濟學算個啥呀!若爲利益故,理性皆可拋。

還有一大批人,都以美爲師,即便是那些反美的,其實也崇美。他們 覺得美國簡直就是人類的天堂,恨不得把一切人類美好的詞彙加諸其身。 你現在跳出來說,美國是社會主義,管制和干預叢生,美國實行的美元霸權和帝國主義。

這個時候,費心地用經濟學理論分析美國的現實,蒐集更多的美國資料,都變得無關緊要了。因爲你這就是摧毀了他們的信仰。這有多嚴重呢? 嚴重到可以發動一場宗教戰爭將你肉體消滅。

當經濟學說,稅收是搶劫,公務員都是不生產一分錢的食稅階級、寄生階層。想想看,這個論斷不論背後有多麼周延的邏輯推理,不論多麼符合人的直覺,如果讓公務員、國企員工看到了,他們會是怎樣的反應呢?必定是第一時間先反對再說,否則的話,何以自處?

當經濟學說,同性戀時間偏好高,意思就是高估現在而低估未來,傾向於消費而減少儲蓄的時候,LGBT羣體又會怎麼想呢?

他們不會認爲這是一個必然有效的經濟學推理,而不是心理學和個案分析,而是馬上會舉出許多反例說,你看誰誰誰是同性戀,但是時間偏好很低很注重長遠啊。你這是歧視LGBT。在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裡,你會因此而遭殃,漢斯-赫爾曼·霍普就因此被整了一年多,加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僅僅因爲不讓黑人考試及格而被停課。

他們這時候已經放棄邏輯思考,而是隻有 情緒和立場。 他們永遠不 明白、也不願意搞明白的就是, 在同等條 件下 ,一個人有孩子相對於沒有孩子,必定 要縮減消費,在現時消費和未來消費的天平中,未來消費的權重變大了,這就是時間偏好。

他們更不知道,注重當下和注重長遠,並沒有價值評判在裡面。時間偏好是人的行動的基本元範,是行爲的跨時本質。時間偏好低,有利於繁榮,但是經濟學從來沒有說,要強行降低時間偏好。 人們必然會注重當下,因爲你要活下去就必然要消費,你要活過三月必須首先活過二月,較長時間的迂迴生產更有生產力,將有更大的未來產出,爲什麼人們不採用呢? 也是因爲,人們偏好當下而低估未來。爲什麼我們並不爲遠期的未來做充足的準備,把房子建成抗震十級、汽車造成裝甲車呢? 還是因爲,當下比未來更重要,未來財貨與現在財貨之間,有一個價值差額,人們必須在現在和未來之間進行權衡。

經濟學還說,價格管制只會適得其反,造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最低工資法不利於窮人,會減少就業。經濟學甚至講,一切管制和干預都是不必要的,自由交換最有利於雙方福利增進,一切干預就是在降低交換雙方的效用,干預不過是擴權的手段。

這是非常直白和簡單的經濟學原理,沒有任何理解的難度。但是你要讓那些“全能王”聽到這些話,他們會馬上服從於經濟學嗎?

不會的。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你整天這樣講,我們還有什麼存在價值呢?緊接着會想,你這樣講,我以後怎麼像個神一樣,既給生產者承諾高價、又給消費者承諾低價呢?我是神一樣的人,怎麼能受到這樣的制約呢?你這不是把我的“神格”給消滅了嗎?以後民衆還怎麼對我頂禮膜拜?我怎麼贏得支持坐穩位置呢?我怎麼能自我否定呢,別低頭,王冠會掉的。

所以,你們這些經濟學家,都是反賊,應當統統被肉體消滅!米塞斯不就被納粹抄家了嗎,他要是判斷力稍微差一點,跑得慢一步,哪裡還有後面的曠世鉅著?

經濟學的存在,對於妄自尊大者是一種挑戰,對於那些手握權柄者是一種蔑視。它告訴這些人,經濟學有着不變的規律,不是誰權大就可以改變的。 看到經濟學的存在,他們會如鯁在喉,必欲除之而後快,他們心裡越是覺得經濟學說的是正確的,就越是仇恨它。

我們不能學那些致命自負的神仙,小老百姓,有啥不能自我否定的呢?拋棄固有的成見,順着經濟學的推理,理解它、接受它,服膺於理性,看清這世界的荒誕,不圖改變別人,只圖讓自己成爲一個更加通透的人,變成更好的自己,涅槃重生,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改變自己,的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因爲,當您改變了自己,你看到了就是一個不同的世界。當你變成更好的自己,這世界就在邊際上改善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