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認證:臺灣是地表最危險之地 一張雷達圖曝緊張情勢

經濟學人》分析戰略模糊儼然失效,美憂心已無法有效嚇阻大陸,恐讓臺海成爲戰爭導火線。圖爲美驅逐艦馬斯廷號(DDG 89)穿越臺灣海峽。(圖/DVIDS)

據英國《經濟學人》將於5月1日發佈最新文章文中標題不但直接以「地表最危險之地」來形容臺灣,並使用臺灣本島做爲配圖。文章分析,儘管美國長期以來透過「戰略模糊」來管理臺海情勢,讓婆娑小島得以維持數十年的和平;然而,隨着北京軍事力量的膨脹,戰略模糊儼然已行不通,華府與北京須更加努力,來避免臺灣未來成爲戰爭的導火線。

《經濟學人》使用黑底雷達圖做爲封面圖,雷達圖中心爲臺灣,而左右兩旁分別爲美國與中國大陸國旗。有趣的是,雙方國旗附近盡是亮點,將臺灣合抱其中,似乎象徵華府與北京勢力在此一區域激烈角力,從而讓戰爭風險不斷上升。

文中表示,臺灣爲一個擁有2,400萬人的小島,距離中國大陸海岸僅160公里。長期以來,北京堅稱「只有一箇中國,而臺灣爲其中一部分」;美國則透過戰略模糊的方式管理臺海,一方面承認只有「一箇中國」,另一方面則透過《臺灣關係法》,維持對臺交流與關係,讓過去70年來實質維持兩個中國,並保有臺海和平。

但長期操作的戰略模糊,時至今日恐已失效,讓美國憂心繼續這一作法將無法嚇阻北京動用武力強勢統一。因此,美國印太司令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北京可能最快在2027年就會採取軍事行動,而臺灣將首當其衝。

但是,戰爭無疑會成爲一場浩劫,這不僅是因爲戰爭的血腥程度,更還有北京與華府爲核武強權,戰爭恐讓人類文明終結;甚至,經濟也是一大考量。特別是臺灣爲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中心,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約84%爲臺灣所產。

戰爭導致臺積電停止運作,意味着全球電子業將面臨斷鏈的風險。臺灣的此一優勢更因臺積電的技術與經驗在業界領先超過十年,就連北京與華府都要耗時數年才得以趕上,而讓戰爭的代價更爲高昂

臺灣遭大陸奪下,更在全球棋盤產生骨牌效應。臺灣儼然是美國與大陸的角力場,美國雖沒有白紙黑字的條約保護義務,但是北京統一臺灣不只考驗美國軍事力量,還產生政治與外交效應。若第七艦隊沒有及時趕上,北京不只成爲全亞洲的主導者,更讓美國在全世界的盟友喪失對美國的信賴,讓「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土崩瓦解。

事實上,雖然過去數十年來臺海現狀得以維持,但美國與大陸卻暗中較勁;綜觀過去5年,大陸下水餃般地生產90艘軍艦潛艦,爲美國在西太平洋部署軍艦數量的4至5倍。北京每年生產逾百架戰鬥機、研發射程涵蓋臺灣與美國在日本南韓關島基地的飛彈。軍事力量的成長讓北京對動用武力更有自信;甚至北京認爲,臺海危機升級是美國想要的,美國想要一戰來嚇阻北京影響力的擴張。

儘管如此,文中指出北京還沒有讓大陸民衆做好戰爭會造成大量傷亡與經濟損失心理準備;何況,中共建黨百年的主旋律是富強、繁榮與穩定,與在全球、區域議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戰爭恐推遲這些利益。

話雖如此,習近平可能會想透過統一臺灣,爲自己歷史地位定調;其與其後繼者,也可能因爲耐心盡失而貿然開戰。若臺灣和美國想讓北京認爲動武所費不貲,就必須想得更遠,發展更多能阻止北京攻臺的戰略與戰術

就美國而言,華府須研發阻擋北京水陸齊發的武器,也需要讓日本、南韓做好心理準備,更要明確傳遞美國戰略計劃可信的訊息給北京。當然,這中間需要微妙的平衡,一方面讓北京確信自己不支持臺灣獨立;但也要讓北京認知道,以武力改變臺海現狀將付出慘痛代價。